(圖片來源于網絡)
5月9日,“交通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講座在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報告廳舉行。與會專家表示,“數據為王”的交通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我國道路智能交通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推動了通信、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內的融合和集成應用,帶動了道路智能交通產業的形成。
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時代交通運輸工作的主線。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發展交通運輸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壯大新動能,推動交通與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2016年,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2017年交通運輸部啟動了《智慧交通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鼓勵政府和企業,中央和地方,資本和技術全方位合作,以市場化的方式推動我國道路智能交通產業化發展,促進行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智能化已成為我國道路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和實現交通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梅宏在講座上表示,中國正迎來發展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立足新時代,發展數字經濟是順應時代趨勢,搶抓發展機遇的重大戰略。
在談到當前大數據應用特點時,梅宏院士認為當前大數據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他指出,
? 從應用層次的角度看,大數據描述性、預測性應用較多,指導性應用較少;
? 從數據源的角度看,基于單一數據源的應用較多,基于多源多態的數據應用較少。基于已存在數據集的應用較多,主動收集數據的應用較少;
? 從分析模型的角度看,“模型導向”類應用較多,“需求導向”類應用較少。
(圖片來源于網絡)
梅宏提出,我國亟待建立大數據治理體系。大數據治理體系建設是國家實施大數據戰略的重要保證,是發揮大數據作用,做大做強數字產業的重要因素。
以出行高峰時段的交通擁堵為例:
? 智能交通大數據技術能夠提高人們出行的計劃性,通過他人的出行數據,預備出行者可以提早知曉不久后的某時段交通預計的流量情況,以此妥善安排自身的出行。
? 其次,智能交通大數據技術可以提高出行的可靠性,即例如甲要從A地去B地,必經路線的堵車已經無法避免,提高出行可靠性就在于可以通過智能交通的技術手段,根據以往同一時段該路線的交通狀況,預估同樣出行方式下將可能多耗費的時間。
? 再者,智能交通大數據技術應用在汽車上的自動避讓和制動等功能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行的安全性。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