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早晚高峰潮汐車道
7月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北京市普降特大暴雨。截至22日凌晨2時城區平均降雨量215毫米,這也是61年來北京經歷的最大強降雨。官方數據顯示,已有37人在北京大雨中喪生。暴雨之下,雨水匯集成汪洋,意外險象環生。城市內澇導致市民出行不便,智能交通何處發力,為城市洪訊解難?與此同時,為預防未來的暴雨災害,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四個歷史罕見:北京暴雨致190萬人受災
北京7月21日中午至22日凌晨的特大暴雨,為首都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截至昨日17時,已致約190萬人受災,已發現因災死亡37人。據初步統計,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北京市在新聞通報中以四個“歷史罕見”來形容此次降雨。首先,這次降雨總量之大歷史罕見,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區平均降雨量215毫米,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一次降雨過程。房山、城近郊區、平谷和順義平均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強降雨歷時之長也是歷史罕見,強降雨一直持續近16小時;局部雨強之大歷史罕見。全市最大降雨點房山區河北鎮為460毫米,接近500年一遇,城區最大點石景山模式口328毫米,達到百年一遇;小時降雨超70毫米的站數多達20個;另外,降雨導致的局部洪水之巨也是歷史罕見。
智能交通緊急疏:導助力汛期交通安全
這個夏天,從北到南,由東至西,暴雨以它獨有的方式,給一座座現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車沒頂、交通堵塞、人員傷亡……內澇似乎已成為我國許多城市遭遇強降雨后的普遍狀態。智能交通如何助力,緩解城市汛情?
繼7月初發生入汛以來最強局部強降雨天氣后,各大城市部分道路和低洼易淹區出現積水,個別區域發生局部內澇,給市民的安全順暢出行造成嚴重影響。為進一步做好強降雨天氣道路交通應急疏導保障工作,不僅要求各級交警單位做好應急準備,確保惡劣天氣條件下的交通保障工作。期間,將突出平安城市天網視頻監控的作用,及時發現下穿隧道和立交橋等重點路段的險情。
當強降雨導致交通中斷時,為防止發生局部癱瘓性交通擁堵,將加強與氣象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天氣變化,并運用天網視頻監控,發現惡劣天氣引發的路段樹木傾倒、交通隔離設施受損、信號燈停電故障、下穿隧道和立交橋積水等情況,及時通報園林、城管、電力、水務等職能部門積極處置,快速排除道路險情,消除交通安全隱患,恢復道路通行秩序。
(一)預設早晚高峰潮汐車道
北京研究預設早晚高峰潮汐車道,所謂交通“潮汐現象”,即每天早晨進入中心城區方向交通流量大,出城方向則流量?。煌砩铣龀欠较蚪煌髁看螅M城方向則流量小,這樣的一種交通現象。劉小明表示,作為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之一,本市將完善軌道交通車站引導標識系統,研究早晚高峰進出城主要放射線設置潮汐車道的可行性。
據了解,“潮汐車道”是指根據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況,對有條件的道路,試點開辟潮汐車道,通過車道燈的指示方向變化,控制主干道車道行駛方向,來調整車道數,提高車道使用效率。比如,早晨從城外往城里走的車多,就可以通過增加某一道路進城方向車道、減少出城方向車道的方式,緩解交通壓力,疏導交通。晚高峰時分則可以采取與之相反的車道調配疏導車輛出城。
(二)擁堵應急保障預案
制訂出臺中心城交通嚴重擁堵應急保障預案,建立交通擁堵分級響應機制,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安全防范和極端天氣條件下道路交通保障兩個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提高應對軌道交通大客流沖擊和確保道路交通運行狀況的能力。
通過實時發布動態交通信息,誘導出行者合理選擇出行路線,均衡路網流量,緩解重點區域、重點路段常發性、規律性交通擁堵。本市將建設1700處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和公共優先控制系統,增加交通綜合監測、視頻監控、違法檢測、誘導顯示屏等設備。
軌道交通作為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保障安全是重中之重,要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安全防范相關項目。中心城市針對極端天氣的應急措施,現在屬于被動的應對,而非主動的防范。從近期的幾場暴雨也可以看出,在預警之后并未對學校和大型單位采取提前放假等措施,而是在堵得水泄不通的時候才采取補救措施,從中暴露出應對極端天氣準備不足的問題??傊瞬豢深A料的事件以外,對于可預料事件來說,事前預防重于事后應對。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