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車充電的未來必須是“充電網”,而不是充電樁;
二、未來存活下來的將是戶外高防護的充電樁;
三、未來必須做模塊化的充電樁。
會上能源局數據顯示,特來電運營88018個充電樁,然而于德翔卻提出,未來70%的充電樁將面臨淘汰。
1汽車充電的未來必須是“充電網”,而不是充電樁
電動汽車的快速增長,將產生巨大的用電需求。數據顯示,2030年中國將保有約8000萬輛電動汽車,日充電需求巨大。充電樁的無序充電必將對電網造成巨大沖擊,需要建立群管群控、有序充電的智能充電網,讓電動汽車在夜晚充電,在用電低谷期充電。
于德翔認為,在火力發電不增量、新能源發電增加的國家綠色能源戰略下,由于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不穩定性,必須建立能量雙向流動的充、放電網,削峰填谷、與電網友好互動,把夜晚的風電帶到白天使用,把中午的太陽能帶到用電高峰使用,由此足以看出“網”的重要性。而目前建設的一車一樁、各管各充的充電樁模式必將面臨重建。
2未來存活下來的將是戶外高防護的充電樁
于德翔認為,充電模塊的戶外運行必須滿足工業品的標準。他說,“現在做充電樁和充電樁模塊的多半都是傳統的電源企業,過去的電源產品不是放在室內,就是空調房間里面,無需考慮應用環境的優劣。
而充電樁產品要經歷夏天暴曬、冬天寒冷、春天環境巨差,充電樁又是一個功率性的模塊。很多充電樁如果不進行工業品的設計,壽命最多三年,三年以后,故障率從3%到10%,10%到30%,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必須建設能夠適應戶外雨、雪、粉塵、低溫等惡劣條件的充電樁。”于德翔說,“特來電的母公司特銳德擁有十幾年戶外電力設備研發、制造經驗。特來電愿意將自己的技術和產品開放給同行,2016年特來電的充電專利已經向同行無償開放,希望大家攜起手來做好未來的充電樁。”
3未來必須做模塊化的充電樁
于德翔表示,未來的汽車充電面臨技術升級、產品改造,單樁產品必須拆掉、召回、改造,難度不亞于“拆樓重建”。而特來電的抽屜式模塊化充電站,即插即用,升級方便。同時,未來的充電站面臨大量的運維、檢修工作,充電運營商將很難支撐高昂的人力成本,因此必須建立智能化的運維體系,云平臺后臺的監控、檢測,物業、物流人員兼職的模塊更換,大數據的分析維修。
將公司歷時三年的技術研發成果和市場探索經驗分享給同行,體現了企業家的責任感。于德翔滿懷期待,“大家攜起手來讓中國在世界的新能源汽車奔跑中脫穎而出,是每一位新能源從業者共同的夢想。”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