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街頭,經常可以看見共享汽車
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國共享汽車進入了市場活躍期。共享汽車的商業模式由來已久,于上世紀90年代左右便在歐美國家興起,在我國則于2010年開始起步發展,并從2014年以后進入市場活躍期。目前,我國發展較快、規模較大的企業也主要成立于2014年之后。目前,我國共享汽車形成了鮮明的三大特色。
首先,從市場主體來看,傳統企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目前,傳統汽車企業、傳統租車企業、互聯網初創企業、互聯網出行巨頭等四類主體都已入局。但無論國內國外,傳統汽車企業和租賃企業都是目前共享汽車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例如,我國月活躍用戶規模最大的Gofun出行隸屬于首汽集團,德國領先的共享汽車企業DriveNow則由寶馬集團與德國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Sixt合資成立。
其次,從運營模式來看,以網點取還車為主。當前,共享汽車主要有兩種運營模式,即固定網點取還車模式和自由取還車模式。目前在我國,受停車費用無法合理分攤、公共充電設施建設落后、大城市出行潮汐特征明顯導致車輛調度難等因素影響,除TOGO(途歌)外,幾乎所有共享汽車企業都采取了固定網點取還車模式,運營難度相對較低。
最后,從車輛類別看,電動汽車占比高。目前,我國95%以上的共享汽車都為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具有使用價格低廉但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較長的特點,剛好與共享汽車的短時短途應用場景十分契合。此外,隨著環境污染、能源危機等問題日益凸顯,各國政府都在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
因此,電動汽車成為許多共享汽車企業的首要選擇。同時,也正是基于共享汽車商業模式與電動汽車優勢的天然契合,許多傳統企業紛紛進入共享汽車行業,將共享汽車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前,伴隨著政策推動、需求刺激和技術進步的全面拉動,共享汽車正步入加速發展階段。
第一 政策支持成為主要動力之一。2014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并明確指出:“在個人使用領域探索分時租賃、車輛共享、整車租賃以及按揭購買新能源汽車等模式。”共享汽車成為各地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共享汽車行業。
2017年8月,交通部、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充分肯定了共享汽車的積極意義,并明確指出對共享汽車涉及的車輛停放、充電基礎設施等方面應給予扶持。政策的持續支持對共享汽車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成為推動共享汽車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第二 用戶實際需求拉動共享汽車進一步前行。一方面,我國擁有駕照但無汽車的人群數量巨大,自駕需求遠未滿足。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持有汽車駕照的人數達3.28億,而私家車保有量只有1.56億,二者缺口達1.72億,相比2016年進一步增大。
另一方面,大城市交通擁堵、停車位不足等問題日益嚴重,多個城市采取限購政策,嚴格控制私家車數量。2017年6月,北京市普通小客車個人指標中簽率僅為0.119%,上海市個人車牌最低成交價為89400元,中標率也只有4.2%。在此背景下,共享汽車成為解決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
第三 技術進步為共享汽車鋪平道路。一方面,電池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共享汽車運營成本進一步降低。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車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大大降低了共享汽車的交易成本,用戶使用更加便利。
此外,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智能泊車的實現,共享汽車可能真正成為汽車出行的主導模式。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前,我國共享汽車的發展還面臨著四大障礙。
其一 運營成本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共享汽車的成本通常包括車輛購置成本、網點建設成本、保險成本、運維成本以及牌照獲取成本。高昂的投入成本導致沒有一家共享汽車企業能夠像共享單車企業一樣快速擴張,絕大多數企業的汽車投放量不足500輛。
其二 取還車不便,用戶體驗不佳成為最大吐槽點。由于大部分共享汽車企業網點數量相對較少、分布不夠密集,導致共享汽車無法像共享單車一樣隨取隨用,用戶體驗欠佳。而采取自由取還車模式的共享汽車,通常需要支付較高的停車費用,用戶體驗也存在瑕疵。
其三 法律法規不完善,事故責任界定困難。雖然很多共享汽車用戶協議中都有明確的事故責任劃分和賠償辦法,但在實際事故發生后,由于責任主體涉及多方,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責任界定易引發爭議。例如,2017年4月,成都發生首起共享汽車重大交通事故,一位駕照被扣12分的學生,因借用朋友賬號租用共享汽車致一死一傷,事故責任劃分引起很大爭議。不過,前不久成都市已出臺《關于鼓勵和規范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對相關責任給予了明確,值得全國借鑒。
其四 信用體系不健全,用戶失信行為頻發。目前,我國的征信體系覆蓋范圍非常有限,許多個人失信行為缺乏應有的監管措施,導致個人失信成本極低。因此,與共享單車遭遇盜竊、惡意損壞一樣,共享汽車企業也無法避免地遇到類似情形。例如,一些用戶使用后在車內留下大量垃圾,更有甚者惡意破壞車內GPS系統或直接拿走等。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其在出行領域的不斷延伸和應用,為共享汽車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我國共享汽車行業整體發展仍然較為緩慢,存在諸多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隨著相關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完善以及政策的清障鋪路,共享汽車有望真正迎來自己的“風口”。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