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斗導航系統擁有9顆組網衛星,已建成覆蓋我國及周邊地區的基本系統,并開始提供試運行服務。到今年年底,該系統將實現14星組網,完成亞太區域導航系統建設,投入正式運行。
面對長期占據壟斷地位的強勁對手,“北斗”的應用前景備受國人關注。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建恒顯得信心十足。他近日對媒體表示:“預計‘十二五’期間,北斗導航衛星業務應用將有井噴式發展。”
這份自信從何而來?“北斗導航系統擁有的幾項‘獨門絕技’,將成其沖擊市場的殺手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導航工程辦公室主任吳東說。
2008年汶川地震,重災區通信中斷。救援部隊持“北斗”終端設備進入,利用其短報文功能突破通信盲點,與外界取得了聯系。同時管理中心則通過位置報告功能,隨時掌握著每一個終端所處的位置。
“‘北斗’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導航與通信緊密結合起來,這是其他導航系統所不具備的。”吳東說。
他介紹,設計之初,科研人員就開創性地為“北斗”增加了短報文功能,使用戶之間能用類似手機短信的方式相互交流,每條信息可容納120個漢字;而其位置報告服務,能支持用戶將自己的位置發到信息中心,再發給經過授權的其他用戶,互相同時解決“我在哪”和“你在哪”的問題。
“比如沙漠、草原等地方,手機無法使用,‘北斗’的這些特點就能發揮重要作用。”他說,有此類需求的客戶群,將是北斗導航系統初期應用開發時的側重點之一。
北斗導航系統在研發時,十分注重與其他導航系統的兼容互操作性。吳東表示:“要讓用戶立刻放棄其他導航系統而選擇‘北斗’,這不現實。因此我們會開發更多兼容的定位機,能同時接收‘北斗’信號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信號,由用戶自行選擇。”
另據了解,目前GPS等導航系統均只有中圓軌道一種軌道設計,而“北斗”首次集納多種軌道設計于一身,這樣的混合軌道能提供更多可見衛星,可支持更長的連續觀測時間和更高精度。預計2020年北斗全球導航系統建成時,其全球定位精度可與GPS相當,亞太地區定位精度甚至會更高。
吳東說:“市場競爭中,我們力爭在達到目前主流定位水平的基礎上,突出‘北斗’的特點,以此贏得用戶青睞。”但他坦言,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對國家基礎工業的要求非常高,我國在相關方面與歐美國家尚有差距。
“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要推動北斗導航系統的應用,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表示。
據了解,2010年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建成后,該國政府隨即下令,強制要求國家有關行業部門應用此系統,所有在售導航終端也必須安裝,在此基礎上方可兼容GPS等其他系統。同時俄羅斯政府還積極與其他國家簽署協議,努力將該系統推向海外。
吳東認為,在北斗導航系統能夠滿足使用需求、連續穩定運行的基礎上,我國政府部門也應該在其應用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已經明確表示了對‘北斗’的支持,很多部門、地方和行業也已開始支持北斗應用示范工程。相信系統全面建成后,在國家各部門、各行業的大力支持與推動下,北斗導航系統一定會得到廣泛的推廣與應用。”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