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導航到底是啥?其實就是中國版的GPS。“北斗”與傳統GPS監控系統功能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后者是“老外”的。那么,它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啥關系呢?
災區求助
據悉,我國真正下決心大力推進北斗民用,始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后初期,交通和通信徹底中斷。手機沒信號,如同廢鐵;GPS設備有效,卻指望不上;海事衛星電話倒是有用,但畢竟數量少,費用高,使用相對不便。
當時,北斗如神兵天降,在前后方間搭起生命之橋,發揮了GPS無法替代的作用。
北斗之所以能在抗震救災時獨領風騷,全因一項獨門絕技———短報文通信功能。它好像一部多功能手機,將導航與通信緊密結合。同時,使用者能借助北斗系統發送少量文字,與外界聯絡。
巴士進站
寒冬臘月出門辦事,如何減少在公交車站的等候時間?北斗終端會告訴你,最近一班車還需多久進站,再根據用戶所在位置和車站的距離,建議幾點出門。
驢友迷路
漁民和“驢友”最能感受該系統的好處。前者常出沒于江河湖海,后者愛往荒漠深山里跑,都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聯絡。
海洋漁業是北斗系統目前最大的民用領域,應用終端入網用戶過萬。北斗可以動態監控漁船,實施應急救援,還能發布天氣預報和預警,提供漁業信息等。近兩年,往來于湄公河的中國商船,也都裝上了北斗導航終端設備。
“驢友”冒險闖入旅游禁區,因為通信不暢不幸遇難的事件,并不鮮見。如果隨身攜帶北斗用戶終端,就能及時向外界求助,輕松化解類似麻煩。
孩子走失
如果孩子調皮搗蛋,放學后總喜歡在外貪玩;如果年邁的父母患有老年癡呆,不慎走失,都可以求助北斗。為特殊人群配備腕表式裝置等用戶終端,能夠讓你遠程掌握家人動態。襁褓中的嬰兒、獨居老人等特殊人群,均為北斗關愛的對象。
公車私用
與北斗民用相關的關鍵詞,除了“救援”,還有“管理”。
觀測橋梁變形、路基沉降。眾多北斗終端中,高精度測量接收機能敏銳感受厘米級變形。一輛重型卡車過橋,橋梁會有多么微小的變形?肉眼無法判斷,北斗一清二楚。
監督“公車私用”。2011年9月,廣州萬輛公車安裝上“北斗車載電子監控系統”。節假日要用公車,車內系統會提醒“今天是休息日,請辦手續”。車輛啟動后,監督系統還會自動生成信息發給管理員。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