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車聯網作為物聯網與智能化汽車兩大領域的重要交集,車聯網通過汽車收集、處理、共享道路與車輛信息,通過人與車、車與車、車與控制中心的多重互動,實現輪子上的智能生活。現代大都市,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各種城市病中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人們在出行時最關心的就是如何在城市密集的交通網絡中高效快速地抵達目的地。限行、限號,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如何以智能方式實現城市交通零事故、無擁堵、汽車自動駕駛等,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生活。
作為物聯網與智能化汽車兩大領域的重要交集,車聯網通過汽車收集、處理、共享道路與車輛信息,通過人與車、車與車、車與控制中心的多重互動,實現輪子上的智能生活。
一、車聯網的市場價值
車聯網行業的誕生并非炒作,其本身有實實在在的市場價值存在:
1、減少售后糾紛,一切用數據說話
車聯網系統可以監控并保存車輛的運行數據,當車輛發生故障,并因此引起客戶損失,可以用數據平息雙方的爭端,幫助客戶避免重復不規范操作的錯誤,這點尤其是在客運行業非常有效。
2、在線跟蹤,避免配件耗材銷售機會的流失
通過對車輛運行數據的采集,同時也形成配件、耗材的使用情況報告,在需要更換以前,及時鎖定配件、耗材及維修的銷售機會。
3、故障預警,避免重大事故
一般車聯網系統,都有一套管理平臺,平臺可以生成各種主題的歷史數據分析報表,趨勢報告,并通過頁面、郵件、短信等方式報告異常情況,避免小故障帶來大事故。
4、降低售后維護成本
掌握車輛運行數據,意味著可以分析判斷故障原因。對于可以遠程排除的故障,就降低人員出差成本。
5、形成制造+服務的商業模式,從單一的車輛生產商轉變為服務提供商,形成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避免直接價格競爭
車輛生產商可以向客戶附加銷售遠程管理系統,也可以通過提供可視化的管理服務,一方面可以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收取服務費用,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多元化服務增加車輛賣點,來更好的“賣車”,避免殘酷的直接價格競爭。
二、車聯網運營模式
通過查閱資料與參考自己公司與其他公司的車聯網運營模式,筆者覺得把車聯網產業鏈劃分為以下5個角色比較合適:車廠、車主、網絡運營商、技術提供商(軟硬件)、內容提供商。
車廠:作為車聯網的主導角色,是整條產業鏈的價值利益樞紐,向技術提供商、內容提供商提出開發需求,向最終客戶更好的賣車,從而獲得利益,近而將這些利益轉嫁給產業鏈中的其他角色。
車主: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所有費用,還是會由車主承擔;承擔方式由很多種,比較理想化的方式,由產業鏈中的某一角色站出來主導收取運營維護費,但是國內客戶的消費心理,加上當前國內現階段車聯網技術并沒有給客戶非常良好的價值體驗,如何收取運營維護費用成為一大難題。
所以,當前車聯網系統的誕生,各大主機廠其主要目的應該是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增加車輛賣點,更好的賣車,避免殘酷價格競爭。
雖然車聯網的各項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車聯網的實質是實現“車路一體化”的信息整合和實時管理,即集成車輛與道路交通的所有相關信息,您認為目前車聯網發展到什么階段?在實現信息整合這關鍵一環上,還有哪些技術或者政策上的困難?
車聯網技術本身只是計算機電子技術與的一種運用、一種信息整合方式,其瓶頸并不在技術,而在于信息整合到位程度、服務支撐到位程度。當前車聯網行業已初具雛形,大部分車廠都有自己所謂的“車聯網”系統,系統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就要看系統能否給客戶帶來充足、滿意的信息服務。
車聯網技術能否廣泛運用,這個得分行業來講。先講商用車,商用車里面又可以分為貨車和客車。客車的車聯網系統,比較有名的是蘇州金龍的G-BOS,G-BOS系統的理念:司機駕駛行為的好壞與車輛安全隱患、車輛油耗還有車輛使用壽命息息相關。就在上個月,G-BOS智慧運營系統被寫入該系列之《物聯網與智能交通》一書。
2011年至今,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標準,所有客車車輛必須前裝GPS行駛記錄儀,這無疑加速了客車車聯網的發展。
貨運車輛其本身是運輸工具,對車主來說是盈利工具,要想推進貨運車輛車聯網,關鍵在于讓車主能否更多賺到錢。如果車載終端能為客戶提供詳盡的貨物信息,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環節中因資源整合不合理造成的浪費,簡單的講:就是讓車主賺到錢,那么這款系統就能廣泛推廣。
乘用車車聯網系統的開發難題不在技術也不在政策,小轎車作為一款消費性工具,對于系統到底能提供哪些信息服務,對這些信息服務的剛性需求到底有多大,客戶是否愿意承擔這筆費用,產業鏈中誰來承擔這個收費的角色,這些問題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只有理清楚這些問題,產業鏈中各個角色就愿意“掏錢”來建設該系統,這樣,才會形成比較扎實的車聯網產業鏈。
車聯網是一個新概念,也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概念,很多企業都喜歡用這一概念來包裝自己,有做路燈遠程控制的企業宣稱自己是車聯網企業、做停車場收費系統也稱自己的系統是車聯網系統,做硬盤錄像機的也是車聯網企業,他們并沒有說錯。物聯網本身定義可以理解為“物物相連”,車聯網也一樣,前面提到的幾個廠家,也是通過自己的產品將各個車輛之間的一些信息形成交匯整合,至少不能說他錯。物聯網、車聯網其實質是一個信息整合過程,誰能將更多有用的信息整合到位,給最終客戶及產業鏈中的其他角色帶來效益,誰才是有核心競爭力的車聯網。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