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霧天開車對于司機來說危險系數就很高,更何況并不成熟的無人車呢。所以未來無人車要想走上街頭,必須要考慮到在能見度較低的霧天,傳感器能否準確的識別周圍物體。近日MIT(麻省理工)研究出一種新的成像技術,無人車可以穿透大霧看到前方事物,并計算出與汽車之間精確距離。
大部分自動駕駛系統都基于可見光的成像系統,但在大霧天氣,這種可見光技術會受到影響,辨識度較低。據麻省理工介紹,這項成像技術基于激光成像系統,無論大霧多厚,都會準確呈現出前方的物體。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研究這種圖像感應系統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把相關的技術整合到無人駕駛汽車之中,這樣,即使是在惡劣天氣環境下,無人駕駛汽車也能夠避開障礙物,不會撞上這些障礙物體,從而避免碰撞車禍。
這種圖像感應系統利用“飛行時間(TOF)”照相機技術,這種相機技術可以對著物體發出激光短脈沖,然后再測算出激光從物體返回所需的時長。一般而言,濃霧會分散激光,讓無人駕駛汽車很難識別,但是,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算法,找到了讓分散激光顯示障礙物距離的方法。
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相機文化部門(Camera Culture Group),研究人員模擬了濃霧狀態下開車的場景,而且這種霧要比汽車真實自然環境下遇到的大霧濃很多。在這樣的環境下,研究人員對上述系統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該系統表現要比人眼觀察交易好得多。事實上,在此前的這種環境下,多數圖像系統的表現都較差。
無論如何,一個能與自然人駕駛員處理濃霧障礙相媲美的導航系統,對無人駕駛汽車而言,肯定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