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威海市智能交通二期項目已全面建設完成,經三個月的調試運行,順利通過專家驗收,正式投入使用。下一步,智能交通系統的觸角將逐步向重點縣鄉道、農村主要道路延伸覆蓋。
擴大路況數據采集面,1500多輛出租車提供數據源
智能交通的順利運轉,離不開大量路況數據的采集。來自城區1500多輛出租車,為威海智能交通二期提供了浮動車數據源。在一期建設中,交警部門通過在路段布設微波、地磁檢測器實時采集交通流數據,并融合了電子警察采集的海量過車數據。二期建設中,在現有檢測器覆蓋范圍以外的地方,又引入市運管處1500多輛出租車的浮動車數據作為數據源。這1500多輛出租車每天在路面不間斷行駛近20個小時,能夠經歷各個時間段的交通情況。交警部門通過市運管處的監控平臺,將出租車的行駛信息收集起來,極大地補充了智能交通系統大數據庫的來源。“這樣極大地增加了數據來源的廣泛性,也使得數據更為精確。”市交警智能交通項目負責人表示,他們還與高德公司深度合作,利用浮動車數據及高德公司采集的交通流數據,配以先進的交通擁堵算法,利用新建的雙基色誘導屏、全彩屏向交通參與者提供實時交通誘導信息。
市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路面上安裝的誘導屏用綠、黃、紅三種顏色區分不同交通狀態。技術后臺通過渲染技術在電子地圖上展示各路段交通狀態,每5秒渲染一次,實現道路交通流實時監控,為出行者選擇出行時間和交通方式提供參考,減少因盲目交通對路網所造成的壓力。
73個路口被集中控制,“綠波帶”“聰明燈”提高通行能力
早在2014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的智能交通一期項目中,“綠波帶”就已經讓人驚艷。所謂“綠波帶”,即是“信號燈多點控制技術”,也就是通過對每個路口的信號燈的時間差進行設計,讓車流根據設計的車速通過,保證所經過的信號燈都是綠燈。“綠波帶”離不開信號自適應控制,俗稱“聰明燈”。
“綠波帶”離不開“聰明燈”。目前,威海市已在5個主要單點路口安裝了“聰明燈”。 “聰明燈”的做法就是系統自己調節,比如某個時段,流量檢測器檢測到路口相對方向無來車,本方向信號燈便自動切換為綠燈,從而提高路口通行效率,避免交通擁堵。
按照“緩進快出內疏”的總體控制方案,智能交通二期建設已經能夠實現通過智能交通管控平臺,對市區73個路口的信號實現集中控制,對市區21條道路、36個路口實現高峰緩進快出溢出控制,平峰雙向綠波。目前,智能交通系統覆蓋區內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網平均車速同比提高18.85%、15.47%,路網平均擁堵時間下降19.68%,整體交通運行狀態由“中度擁堵”變為“基本暢通”,每年節約居民出行時間效益29.054億元。
路面信息服務延伸至手機,暢行威海更易操作
智能交通二期項目最大的特點在于,將便民服務從路面擴大到了移動終端上。除了微信快處輕微交通事故功能,系統已實現通過“威海交警”微信公眾號向用戶推送高點監控路況快照、微信挪車等便民服務功能。
眼下即將進入冰雪天氣,輕微刮擦事故將增多,這時微事故微處理功能就更加必要了。市民利用“威海交警”微信服務號和微信管理系統,可實現輕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由當事人自行上傳現場照片和個人信息,即可快速撤離現場,既避免了交通擁堵,又能節約時間。市民通過訪問威海市民網進入威海交警智慧交通服務界面,或使用威海交警智能交通客戶端APP,就可以實時查詢交通擁堵、道路施工等信息,以便盡量避開交通擁堵路段。輸入起點、終點后可以進行路徑規劃,為用戶提供出行線路最短、行駛時間最短、避開擁堵路段等不同行駛路線,通過實時導航為司機提供實時動態交通引導,方便公眾交通出行。
雖然目前還無法實現視頻對接,但是只要我們進入“威海交警”APP,就能夠看到定制推送的高點監控、路口監控照片,包括世昌大道、文化路、青島路、海濱路四條主干道,威青高速、煙海高速兩條高速公路,每5分鐘更新一次路況快照,市民實時查看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