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正在將深圳帶入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和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最前沿,深圳也將借此完成打造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歷史使命。
3月5日,深圳市舉行2015年全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 ,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正在將深圳帶入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和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最前沿,深圳也將借此完成打造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歷史使命。
5日,2015年全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舉行。深圳市交通運輸委交出了2014年的成績單,更描繪出2015年深圳交通發展的最新藍圖。筆者獲悉,深圳將構建深圳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對外優化國際航線網絡,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進行港口建設布局,對內則完善多式聯運體系,力爭深圳鐵水聯運班列達到16條,并與5個城市合作開展“無水港”業務,打造“一帶一路”鐵水聯運樞紐,并突出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全球性物流樞紐。
在城市交通治理方面,高度集聚的超大型城市運行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給深圳交通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交委表示,深圳將在持續增加交通供給的同時,挖掘現有設施潛力、加強交通需求管理,促進城市交通平穩、高效、有序運行。深圳的城市公交也將進一步提升運行速度和品質,建設國際水準公交都市。
歷史機遇:借“一帶一路”東風,打造世界級海港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家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而這一構想對于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要打造世界級海港、亞洲級空港、國家級公鐵樞紐的深圳而言,將意味著一次重大機遇。
深圳今年將編制《深圳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為未來五年深圳市的綜合交通發展布局謀篇,創建國家級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深圳還將優化國際航線網絡,推動企業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進行港口建設布局,完善多式聯運體系,使珠江三角洲駁船航線服務網絡覆蓋率擴大到95%,并聯通深圳港鐵水聯運班線與內陸中亞鐵路班線,打造“一帶一路”鐵水聯運樞紐。
此外,今年深圳市交委還將以“深圳質量品質交通”為主線,在綜合交通、擁堵治理、民生服務、智慧交通、綠色安全、改革創新、依法行政、黨的建設、精神文明、自身建設等方面,創造新業績、邁上新臺階。
民生期待:以最快速度響應市民出行需求
“交通速度決定城市效率。”深圳市交委黨組書記、主任黃敏表示,新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個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區工作崗位高度集聚,居住人口在第二圈層分布逐步穩定,關鍵地區、軸向走廊和重要節點持續承擔較大的交通壓力。這些都對交通治理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對城市綜合交通的一體化國際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深圳今年將推動深中通道深圳接線工程年底開工,并新開工7個城市道路項目,推進23個骨干道路工程建設,完成12個道路工程項目建設,全面加快地鐵建設和鐵路的規劃建設。此外,深圳45個道路擁堵節點,23條擁堵道路以及30個擁堵片區都將在今年得到改造和改善。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物質條件的巨大滿足,市民對出行環境也提出了更為安全、便捷、舒適、低碳、綠色、環保等更高的需求。對此,深圳提出并實施公交提速1.5戰略,即公交全程出行時間(包括站外步行、候車、乘車、換乘等時間)控制在小汽車出行時間的1.5倍以內,從而建立起可與小汽車競爭的公交體系,強化國際水準公交都市建設。為此,深圳今年將新增公交專用道100公里以上,優化公交線路60條以上,從公交提速和提升公交品質角度,以最快速度響應市民出行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提升城市交通服務能力,推動城市交通低碳綠色發展,營造宜居宜商宜業的交通出行環境。
改革創新:探索特大型城市交通發展和管理模式
深圳市交委還表示,互聯網的發展正在改變傳統交通運輸服務管理,交通管理服務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轉變。而深圳市交委今年將構建深圳市綜合交通智能控制網,并完善交通數據標準化體系,全面采集出行者、運行車輛、交通環境(人、車、路、環境)數據,這其中包括新增軌道視頻2000路和接入路外3100個停車場數據。而深圳交通地理信息平臺(T-GIS)則將匯聚融合公共交通、交通路況、交通樞紐、港口水運、口岸關口、駕培維修、行政執法等60余類交通專題數據,為行業管理提供數據共享服務。
作為全國改革創新的示范城市,深圳市交委也將推動交通運輸的改革創新。深圳將探索符合深圳實際的特大型城市交通發展和管理模式,打造與國際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交通體系。深圳力爭在交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克難,形成一批可推廣的改革成果,為全國、全省交通改革發展破難題、探新路、做示范,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科學可持續發展。
106項工作勾勒深圳交通新年藍圖
港口篇——外擴絲路港口網內納多個“無水港”
2014年,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再創新高,達2403.7萬標準箱,繼續位居全球第三。而深圳機場則完成旅客吞吐量3627萬人次、同比增長12.41%,深圳機場整體滿意度在全球機場中排名第22位。去年,在深運營的32家航空公司共開辟客運航線172條、通航城市120個、新增航點29個,讓2014年成為深圳機場開港以來客運航點增長最多的一年。
今年,深圳將著手構建深圳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力爭與泰國、斯里蘭卡等港口建立國際友好港關系,使深圳國際友好港數量達到17個,并以此支持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港口建設布局。在此基礎上,深圳還將完善港口國際航運網絡,增開至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地區航線,力爭深圳港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達到238條。此外,深圳還將完善海鐵聯運體系,聯通深圳港海運班線與內陸城市至中亞鐵路班線,打造“一帶一路”鐵水聯運樞紐。
為了在內地擴大深圳港的服務功能,深圳還會在湖南長沙、江西南昌、四川成都等地合作建設“無水港”,即在內陸地區具有報關、報檢、簽發提單等港口服務功能的物流中心。
而深圳的空港除了進一步提高起降容量外,還將研究開通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新西蘭及歐洲的空中航線。今年深圳還將繼續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力爭引進春秋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深圳設立分公司和華南總部,擴大低成本航空市場份額。并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推動通用航空機場選址和中海直升機機場搬遷。
物流篇——國家級公鐵樞紐初現打造全球物流樞紐
2014年,深圳實現物流業增加值1614億元、同比增長9.69%,占全市GDP比重首次突破10%。其中僅快遞業務就完成9.53億件、同比增長45.4%,相當于全年人均發出快件90件,實現快遞業務收入168.67億元,占全國業務收入的8.28%。
而支撐深圳物流業快速發展的便是發達的公路鐵路網絡,深圳在打造國家級公鐵樞紐方面已成果初現。今年,深圳又將啟動媽灣跨海通道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并力爭推動深中通道深圳接線工程年底開工,以及新開工建設沙河西路與西部通道側接線工程等7個城市道路項目;并推進外環高速、坂銀通道等23個骨干道路的工程建設。而龍崗坂李大道等12個道路工程項目則有望在今年內建成。
在軌道交通方面,深圳今年將全面加快推進地鐵三期建設,全面推進6、10號線主體工程建設,力爭地鐵2、3、5、9號線延長線和龍華有軌電車試驗線全面動工。
物流業作為深圳的支柱產業,在產業轉型方面將發揮這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深圳也將在今年啟動現代物流業的“十三五”規劃編制,統籌快遞業發展規劃,力爭2015年實現物流業產值同比增長10%,將深圳打造為全球性的物流樞紐。
與之相配合的是,深圳在去年舉辦第九屆物博會后,今年將繼續辦好第十屆物博會。據悉,第九屆物博會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家企業及機構參展,展會規模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今年物博會的全球參展企業和機構將達到1400家、國際參展商比例達到40%,展會的國際化、品牌化等特征將進一步凸顯,成為深圳走向世界、世界認識深圳的一個重要窗口。
治堵篇——改造45個道路擁堵節點改善30個擁堵片區
2014年,深圳啟動路邊停車收費管理和小汽車增量調控管理,并啟動實施205個交通治堵項目,完成深南、濱河、北環、南坪等“四橫六縱”擁堵帶、南頭關等二線關擁堵點、市二醫院周邊片區等130個擁堵改善項目,有效緩解了上述區域的交通擁堵。
而今年,深圳的治堵思路則將是在持續增加交通供給的同時,挖掘現有設施潛力、加強交通需求管理。其中路邊停車泊位數量將再增加2倍,在原特區內1.2萬個泊位停車管理的基礎上,深圳將進一步推進原特區外2.54萬個路邊停車泊位建設,并完善充值方式等功能,試點RFID射頻技術,提升路邊停車的便捷性等。
在交通擁堵熱點的治理方面,深圳今年將改造僑香路-香梅路、西鄉大道-前進路等45個道路擁堵節點,綜合改善泥崗路、梅坂大道等23條組團內部交通擁堵道路,開展同樂關、南頭關、龍崗中心小學、沙灣醫院等30個片區改善工程。
同時,深圳將重建慢行系統,擴大慢行網絡,福田中心區將打造為慢行系統示范區,而新秀、黃貝等7個重點片區,以及華為楊美基地等周邊9條重點道路都將建設慢行設施,方便市民綠色出行。
軌道交通與公交的接駁也將進一步完善。今年,深圳圍繞地鐵二期、三期站點,將新建、改造道路41條,公交停靠站98個,公交場站14個,的士、社會車輛上落客點124個,天橋及地下通道9處,風雨連廊139處約17410米,自行車存放點174個。
公交篇——啟動公交提速1.5戰略建國際水準公交都市
在去年新增83.4公里公交專用道,深圳公交專用道總長度達到819.8公里后,今年深圳將再新增公交專用道100公里以上,加快彩田路、留仙大道等公交快速走廊規劃建設,打造路中式快速-路側式干線-路側式局域三級公交專用網。未來,深圳將不斷實施公交提速,使公交全程出行時間控制在小汽車的1.5倍內,強化國際水準公交都市建設。
深圳今年計劃新增、優化公交線路60條以上,使原特區外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提高至93%。并將標準化升級改造公交停靠站350座以上,基本實現原特區外主干道新一代候車亭全覆蓋。
對于市民反映強烈的機場、火車站等公交服務稍顯不足的區域,深圳表示今年將完善機場、北站、東站以及各大一線口岸的公交服務,提升機場、鐵路、口岸等綜合運輸服務能力。此外,深圳還將完成1500輛新能源公交車投放,推廣純電動出租車,及探索約租車投放運營。
而對于日益增長的地鐵出行需求,深圳計劃今年增購50列地鐵列車,完成4號線列車四改六工作,并研究地鐵三期票價方案及調整機制,進一步提升地鐵運營水平。
綠色篇——推動船舶使用低硫燃料全力打造綠色港口
而在交通發展理念上,深圳市交委將踐行低碳平安交通發展理念,打造綠色安全交通體系。
今年,深圳將研究建立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培育節能減排示范項目和綠色示范企業。激勵營運黃標車淘汰,并推廣使用純電動物流車3300輛,引導交通貨運行業使用LNG等清潔能源車輛,發展綠色運輸。
而在船舶用燃油正在成為另一大污染源的背景下,深圳今年將實施《深圳市港口、船舶岸電設施和船用低硫油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推進30家港航企業加入《深圳港口綠色公約》,推動集裝箱港口企業建設岸電項目,推動27家國際班輪公司靠港船舶使用低硫燃料,全力打造綠色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