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智能運輸大會暨第二屆深圳國際智能交通與衛星導航位置服務展覽會"將于2013年5月26-28日在深圳市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展覽會由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聯合交通運輸部公路院、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共同主辦,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國家ITS中心和深圳市安博會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屆時將分布有十二大展區:城市智能交通、高速公路信息化、RFID在交通行業應用、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道路交通監控、交通執法設備和警用車輛、智能交通技術成果轉化、衛星導航與車輛安全等,在總面積15000平米的展館中異彩紛呈。
一、借力智慧城市建設 打造交通行業盛會
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大規模的城市信息化升級正拉開帷幕,更多的城市將建設智慧城市這一目標和任務列入了"十二五"發展的議程。截至今年3月份,我國一級城市均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詳細規劃,80%以上的二級城市也明確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隨著城市化、機動化進程加速,城市交通擁堵已從一線城市波及至二三線城市,成為普遍現象,緩解交通擁堵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智能交通是通過電子傳感、視頻通訊等技術采集交通流數據,通過傳輸及集成處理,使之成為可用于指導車輛及行人出行的有效信息,從而對交通形成有效監管。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智慧城市進程的加快,智能交通日漸得到重視,各地政府不斷加大資入,今年上半年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投資加速趨勢,行業投資規模從2008年的48.5億上升至2010年125億元,預計2015年將達到250億元,增長十分迅速。
據來自官方的數據統計,即將于2013年5月26日舉行的2013ITS深圳國際智能交通展目前申報的參展企業有260家,和2012年ITS展相比,參展企業數量增長4%;目前展位607個,和2012年ITS展相比,增長8.4%。ITS深圳國際智能交通展日益受關注的背后,是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的快速發展。這場行業盛典讓企業聞風而動,參展企業如華為、中興、英特爾、海信、CIC、海康威視、浙江大華、中興、金溢、博康、北京萬集、銀江股份、易華錄、賽格導航、凱立德、超圖、科大訊飛等,可謂星光熠熠,屆時總面積15000平米的展館中將異彩紛呈。在上屆展會上,共有251家國內外智能交通企業參展,560個展位,15,000平方米展覽面積和32,000人次的專業觀眾,欣欣向榮的智能交通大會離不開方興未艾的智慧城市建設浪潮。
二、坐擁開放窗口 行業精英云集
深圳作為沿海一線城市,改革開放的窗口,秉承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早已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未雨綢繆,將智能交通的發展納入了深圳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據悉,"十二五"期間,深圳市將投入16億元資金,用以發展智能交通體系,包括2億元的科研經費,以及14億元的建設資金投入,將完成包括"1+6"體系項目建設等在內的八大重點任務。到"十二五"期末,將基本建成與深圳城市發展相適應,與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相協調,以提高人流與物流的移動效率為根本,處于國內領先、具有深圳特色的智能交通系統環境。《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書》指出,深圳市交通發展的目標是建設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打造國際水準公交都市、構建國際化現代化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智能交通則是實現這些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和支撐。
即將開幕的深圳ITS展作為深圳智能交通體系中的一個節點,致力于通過展覽會的舉辦,提升智能交通產業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將相關戰略產業引進來,擴大智能交通產業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配合。把展覽會辦成廣大智能交通建設、運營單位,國內外知名生產企業、工程商、集成商、咨詢、規劃、設計單位以及政府機構的展示、溝通平臺。
深圳智能交通體系涵蓋"智能設施、智能公交、智能物流、智能政務"四大平臺,執法支隊、設施處、轄區交通局、客運管理局、港航貨運局等10個運行分中心,綜合集成行業應用、綜合匯聚行業數據、綜合發布行業信息,實現全市綜合交通"運行監測、安全管理、應急指揮、決策支持、信息服務"五大功能。根據《深圳市智能交通"十二五"規劃》擬定的量化指標,通過構建上述交通信息服務環境,深圳城市交通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率有望提高30%,公眾出行總體時間能減少25%,公共交通延誤率減少50%。通過智能公交系統的建設,全市智能公交規劃實施率5年內有望達到90%、智能公交運營調度的覆蓋率達到90%,城市大公交(包括常規公交和地鐵)運營準點率達到90%,公共交通延誤率較目前減少約五成。
三、公交都市戰略優先 構建信息化管控系統
隨著智能交通的發展,到2015年,深圳將實行智能公交都市大交通戰略,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專項公交協同、輔助公交參與的智能化大公交發展新格局,為深圳交通運輸行業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城市邁出綠色化國際化步伐的重要動力。目前,深圳交通信息發布方式涵蓋了互聯網、車載設備、廣播電視、觸摸屏和大屏幕等多種途徑,觸摸屏和大屏幕覆蓋機場和火車站等大型交通樞紐。這個智能網絡下,深圳市民將突破以往憑經驗隨機轉變路線的傳統方式,在掌握路網運行狀態下理性的選擇"智慧"路線。
此外,深圳的道路上有許多"智能眼睛"為老百姓的交通安全保駕護航。深圳市建設了GPS監管平臺,并通過各種方式向駕駛員發布路況天氣事件以及報警信息,同時,交通運輸委建設了智慧交通網格化管理系統和交運通移動終端系統,提高道路安全性。于2011年8月建成的"深圳市綜合交通運行指揮中心",其先進的平臺在一線城市同類技術中位居翹楚。這里囊括了深圳全市24個交通信息化系統和海量的交通基礎數據,包括14700多輛出租車、4800多輛客運班車、1500多輛泥頭車、860余條公交線路、9700個公交站點、118個地鐵站點數據,2000多路視頻信號,"大交通"時代,孕育出集智慧、安全于一體的"中央樞紐"。在深圳市綜合交通運行指揮中心里,長30米、寬6米的大屏幕上,全市28個交通信息化系統和海量的交通基礎數據盡收其中。工作人員可在第一時間聯系相關部門對道路設施損壞等情況進行及時處理。
四、珠三角區域協調發展 智能交通讓城市更智慧
從人口特點、交通流構成等方面看,深圳人口年齡偏輕,人口密度高,通勤交通占很大比例。且深圳長條形沿海帶狀結構明顯,隨著特區一體化步伐的推進,市中心城區工作崗位將進一步集聚,但居住人口不斷向第二圈層外移,將導致中心區交通增加,關鍵地區、走廊和節點將承受更大的交通壓力。對此,獨特的智能交通體系依據深圳的城市特點"量身打造",智能公交平臺全方位提高公交運營服務水平;通過交通信息服務,構建智能化、人性化、生態化交通空間;通過匝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