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座五光十色的人文智慧城市,在祖國的南方熠熠生輝,緊跟國家十二五建設的步伐,廣州的交通信息化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城市道路、軌道交通、城際交通依依納入了交通信息化建設的大平臺中。十幾年來,廣州交通信息化建設得到了企業先導、政府扶植與人民支持,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隨著廣州汽車擁有量的高速增長、交通路口數量的增加以及人們對交通需求的提高,交通問題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與此同時,高密度的城市用地使得城市建成區難以通過大幅度擴大道路來改善交通狀況,因此只有通過交通信號控制從時間上對交通流予以交通分離才能取得良好的預期控制效果。而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相鄰路口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關系,這種內在關系決定了理想的交通信號控制不能僅僅考慮提高某一路口的通行能力,需要實現關聯路口間的協調,達到全局最優。因此單點控制方式必將逐步被區域智能協調控制所替換。
在認清了我國混合交通特點的基礎上,廣州運星科技有限公司與華南理工大學智能交通系統與物流技術研究所合作研發了交通信號協調控制領域的高端產品——“康安達”連續流交通信號控制優化系統(以下簡稱康安達系統)。它源自華南理工大學徐建閩教授領銜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交通控制協調交互技術”,運用交通控制子區智能劃分方法、干道綠波協調控制模型以及區域交通協調控制理論,根據交通數據,對各種幾何條件的交叉口進行交叉口群協調控制與干道雙向綠波協調控制,實時優化區域交通協調控制方案,能減少停車次數、降低延誤時間、提高行駛車速、增強行車安全、節約能源消耗,有效緩解日益嚴峻的城市擁堵,在廣州市展開應用期間,其起到了很多國外交通信號協調控制系統所不能及的成就。
一、城市擁堵引來新需求
隨著交通擁堵的加劇和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除了保障交通安全和單點信號優化外,城市交通管理者對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
1、提高主干道通行能力
城市主干道承擔著大量的交通流,通行能力不足將造成大范圍的交通堵塞。因此,協調主干道各路口的信號控制方案,使車輛快速地通過各個路口,提高主干道通行能力,是緩解擁堵的重要手段。
2、控制中心城區車流量
當城區交通流流入量遠大于流出量,且城區交通已處于飽和或過飽和狀態時,城區交通勢必越來越堵,各城市中心城區的早晚高峰均有此現象。此時只有調整邊界交叉口信號控制參數合理控制進入中心城區的車流量,有效減少中心城區的交通需求,才能避免排隊長度過長造成路網堵塞。
3、提供特勤車隊快速通道
隨著“領導人出行不封路”新風尚的發揚,交通警衛保障工作要求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能為特勤車隊提供便利可靠的快速通道。
4、仿真評價與輔助決策
交通信號控制方案的實施影響正逐漸增強,每一次實施都將考驗著管理者的業務水平。這就要求系統具有輔助決策和路網協調控制方案仿真功能,能應用微觀仿真軟件對路網交通流信息及相應生成的路網協調控制方案進行仿真,直觀展示方案實施后的模擬交通狀況,生成方案評價,包括通行能力、飽和度、停車次數、延誤時間、燃油消耗等。
二、三大關鍵系統技術引領協調控制先鋒
康安達系統以連續流交通為導向,即城市交通流能夠連續不停車或者少停車地連續通過多個交叉口的交通流狀態,運用合理的協調控制,在任意時段使得交通流能夠順暢、快速、大量地通過城市路網;在交通擁堵發生時,能夠快速有效地疏通交通流,避免由于局部交通擁堵導致區域交通癱瘓的狀況發生。康安達系統采用區域兩級協調控制方法,其中上級為區域決策體整體最優,避免交通擁堵及擴散,快速疏通交通流,實現區域交通流均衡;下級為交叉口群優化,在上級控制限定的優化范圍內,優化單交叉口實現交叉口群最優。康安達系統具體包含以下關鍵技術:
1、控制子區動態劃分
綜合考慮相鄰交叉口間距、路段交通量、以及交叉口信號配時參數對相鄰交叉口關聯性強弱的不同影響,利用相鄰交叉口關聯度分析方法,通過定義控制子區劃分方案的解集空間、約束條件與評價準則,建立了基于關聯度分析協調控制子區劃分模型;采用子區劃分層擴散算法實現對控制子區劃分方案的分析評價,給出了一套完備的控制子區劃分流程,通過與現有控制子區劃分的有效結合,進一步增強控制子區劃分方法的科學合理性。
圖1功能示意圖
2、連續流綠波協調控制
以控制子區作為基本控制單元,綜合考慮子區內的交通運行狀態(如交通阻塞、交通擁擠、交通順暢)、交叉口群的關聯性大小、交叉口的實際交通量,建立了連續流綠波協調控制模型,其中包括進口對稱放行方式下的雙向綠波協調控制模型、進口單獨放行方式下的雙向綠波協調控制模型、進口混合放行方式下的干道雙向綠波協調控制模型、以及相序優化選擇的綠波協調控制模型。
3、飽和狀態下連續流協調控制
當路網交通需求遠大于供給能力,即交通流處于飽和或過飽和狀態時,系統能夠啟用主動控制策略,通過實施“外控內疏”,合理控制進入路網的交通流量,有效避免路網出現排隊溢出甚至死鎖而造成路網堵塞。飽和狀態下連續流協調控制主要采用以下模型:邊界主動協調控制模型、潮汐流下的紅綠波協調控制模型、飽和狀態下停車延誤協調控制模型、飽和狀態下動態相位差協調控制模型。
三、七大特色功能安全便捷更科學
1、主要功能
(1)路網參數配置
路網參數分為固定參數和可配置參數。其中,固定參數包括路口基本信息、路口間距等,需要在康安達系統安裝設置。可配置參數包括路口信號機通訊方式、路段設計時速等,可在系統運行過程中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2)交通流數據采集
路口車流量等交通數據經流量檢測器采集后導入康安達系統,導入方式包括自動和手動兩種方式。除此之外,系統還提供手動錄入的方式以適應未建設流量檢測器的情況。
(3)區域協調控制方案生成
采用“全局最優、分層協調、外控內疏”的控制策略,應用連續流綠波協調控制技術,通過交通流數據解算生成自適應的協調控制優化方案。
(4)特勤公交處置
警衛特勤線路基于路網規劃,警衛特勤預案需求由手工錄入。康安達系統依據警衛特勤預案需求,以單向綠波協調控制模型進行線路協調,生成相應的協調控制配時方案。另外,系統可對公交車輛進行優先通行權的設置,使得公交車輛能夠更加便捷地通過路段,實現公交信號優先。
(5)協調方案評價
系統能對生成的協調方案進行評價,評價指標包括通行能力、飽和度、綠波帶寬、停車次數、延誤時間等。
(6)交通仿真輸出
優化方案可以通過仿真輸出,直觀地展示方案實施后的模擬交通狀況。
(7)協調方案輸出
協調優化方案輸出到信號機的方式有兩種: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