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煙臺市啟動了智能道路交通管理服務系統項目建設。目前,這個集視頻監控系統、電子警察系統、治安卡口系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交通流量采集系統、交通誘導系統和移動警務系統于一體的智能交通系統已初具規模。預計到2013年底,全市各路口共增設各類設備643種,實現芝罘、萊山、高新三個區的智能全覆蓋。
由于煙臺的“智能交通”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2012年,省交警總隊在煙臺召開全省執法規范化建設現場會,各地市交警部門紛紛學習煙臺經驗。針對交通事故統計分析不科學、簡易事故處理慢的問題,進一步提高了事故預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簡易事故快速處理能力。
年度力爭完工328處監控
“2012年,全市利用科技裝備查處交通違法行為229萬起,非現場執法率和處罰率分別達到81.9%、80.3%,均位居全省第一。”市公安局副局長、交警支隊支隊長張治平介紹,過去一年來,煙臺不僅非現場執法率領跑全省,而且,酒后、無證、超速等嚴重違法行為查處量也位居全省前列。
張治平表示,加快推進智能道路交通管理服務系統建設,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確保年底前103處電子警察、23處卡口、41處交通誘導、49處路段流量檢測、120處信號系統優化以及328處監控全部完工。要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裝備,加大非現場執法力度,力爭非現場執法量達到300萬起,繼續在全省領跑。
2012年,在事故預防方面,煙臺新增城市道路中央隔離設施79.2公里,城市道路中央隔離設施設置率達100%,整改危險路段16處。在涉及民生方面,煙臺交警部門研發了短信告知平臺,發送交通違法及安全提示短信135萬條
公交離路口20米紅燈變綠燈
在煙臺城區道路疏堵工作中,推行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公交先行,而這次創建“智能交通系統”,更是提出了“交通信號公交優先”的要求。煙臺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科技科科長王洪斌向記者演示了公交優先監控系統的應用過程。
王洪斌說,通過在公交車上安裝識別卡,在路口安裝公交車檢測設備,當公交車行駛至路口附近20米時,檢測設備發現公交車,自動對目前路口的信號燈進行調整。如果公交車前進方向即將變成紅燈,檢測系統將延遲變燈時間,讓公交車盡快通過。
信號燈系統接收到信息后,在保證不對整個交叉路口的路況產生明顯影響的前提下,快速計算并作出是否放行及如何放行的決定。但是,如果只是一輛公交車的話,系統可能不會打亂本來的通行秩序,至少要有兩三輛以上的公交車即將通過,系統才會特別“考慮”延長綠燈時間。同時,系統優先放行的時限有上限和下限的設定,這意味著它的“權限”有限。比如上限為50秒的話,如果已經超過了50秒的放行時間,那么即將通過的下一輛公交車就無法享受優先權了,否則會影響到交叉方向的車輛通行。
公交優先只是“智能交通”中的一小部分功能,智能交通系統建成后,到底有何具體效果?王洪斌介紹,系統建成后,市區平均車速將提高10%以上,平均停車次數減少8%以上,年底將實現這一目標。
社區車管服務站將全覆蓋
2013年,煙臺將完善“網上車管所”、“網上交警隊”功能。充分利用社區的平臺和資源,建立車管便民服務體系,實現社區車管服務站的基本覆蓋。推廣應用交通管理業務自助辦理終端機,實現補換領駕駛證、違法處理、交通安全宣傳、告知服務等自主辦理。
在拓展交通事故保險理賠中心功能上,交警部門將利用3G技術著手研究適用簡易程序處理事故的提速措施,進一步提高快速理賠工作效率和辦案質量。繼續完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完善交通事故當事人回訪制度,加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偵破力度,確保逃逸案件偵破率達到90%以上。
同時,充分依托互聯網、電話、手機短信、新聞媒體、郵政信函等平臺,加大對駕駛證有效期滿、提交身體條件證明、吊銷駕駛證、機動車強制報廢以及非現場違法等內容的告知力度,提高告知率,增強時效性。特別要加大對記滿12分駕駛員、多次違法未處理車輛、大中型客貨車及駕駛人的管理力度,定期下發名單,逐一告知到位,使其得到應有的處罰和教育。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