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場中非常活躍,不但收獲了各界高度關注的河北省24億智能交通項目,還繼續布局了交通信號控制行業,在交通信息服務、軌道交通、公共交通、海外市場等方面也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歲末,Tranbbs記者對易華錄常務副總裁甄愛武進行了獨家專訪,回顧2012年的易華錄發展。
易華錄常務副總裁甄愛武
Tranbbs記者:2012年三大運營商智慧城市發展更加迅速,越來越多的與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其中智能交通幾乎都是協議重要內容。除此之外,其他智慧們也拿了一些大訂單,您感覺到他們是競爭對手了么?怎么看待他們未來在ITS行業的角色?
甄愛武:智能交通是一個專業領域,術業有專攻,三大運營商涉足這項業務只是試水。比如,中國移動有十大研究中心,涉及十大應用領域,個人覺得他們的特點是通過運營商網絡提供的一些增值服務。想要把智能交通或平安城市業務變成他們的主業會很難,因為不專業,也不專注。智能交通項目,各城市早期做的BT建設,主要都是運營商在做,起因是系統建設需要用到運營商的通訊傳輸網絡,他們也有資金,有管道和網絡建設和發展增值業務的需求,有些先天的優勢和機會。但系統建設完成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往往由于在交通管理上的用戶需求考慮不足,也缺乏后續提供專業服務能力,難以解決實際的交通問題。
所以我不認為三大運營商是智能交通專業公司的競爭對手,更多應該是合作伙伴。也許對于安防監控企業來說,他們是競爭對手,在技術上,在應用上,只要拍的清楚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另外一些大型企業及其分子公司,比如航天、中電相關的企業,他們如果是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去做智能交通產品和業務,拓展產業鏈,或者進行產業轉型,也許會發展成為這一領域的強手。不過在很多方面大家是可以合作的,尤其是在一些大的系統建設項目中。
Tranbbs記者:易華錄設立了交通信息服務業務部門,越來越多的傳統ITS企業開始考慮個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務,您怎么看其中的發展困難和機會?
甄愛武:我們希望提供交通服務的對象有3類:政府用戶,行業用戶和公眾。政府,公眾,這兩個用戶市場基本上掙不到錢,公益和免費為主,唯一可能贏利的是為行業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易華錄計劃向交通相關機構提供運營服務,包括以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為業務核心。與其他公司提供動態交通信息服務不同,我們更趨向于發展運營服務,我希望運營業務能夠成為一種有持續收入的、非工程的一種形態。
越來越多的傳統ITS企業開始考慮個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務,面對其中的發展機會,我們也一直在關注如何去做。比如為重點營運車輛做一些事情。易華錄是偏重于公安交通管理行業的,以服務公安行業用戶為主。各地公安系統跟交通部門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方面不是很好,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現在,有些地方愿意打破壁壘去做一些事情,但如果沒有大環境、大政策的支持的話很難。不過,信息融合和分享是趨勢,都是政府的投入,政府的信息,社會化服務是趨勢,這種融合會加速。聯合會在信息共享和管控方面有推動作用,這樣的話以后開展工作會更順利一些。在我們業務拓展過程中,一直在努力做這方面的推動工作,盡力促進公安、交通之間的信息融合和管理融合。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