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產業主要源于ITS技術的產生及推廣應用,智能交通產業作為一種重要的現代高新技術集成產業,具有涉及面廣、產業帶動性強、技術集成、資本密集、產權復雜等特征,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帶動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特別是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降低能耗,減少交通污染,推動交通運輸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土地等自然資源的集約使用。
我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開始在交通運輸和管理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尤其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開始跟蹤國際上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發展,并通過召開國際性研討會、成立試驗室和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強國際技術交流,不斷提高ITS技術研究水平。目前,ITS已經廣泛應用于城市交通指揮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公路和運輸管理等領域,并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和濟南等重點城市實現了較大發展。但是,總體來說,我國智能交通產業尚處于初步階段,交通運輸增長的主要模式還是增加基礎設施,即建設道路網絡、水運通道、以及鐵路和航空基礎設施,這種增長模式不能從根本上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同時也不利于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現狀特點
?。?)參與企業眾多,品牌雜亂
目前,涉足智能交通領域的企業眾多,比如在信息接受產品如手機、PDA、PDN、移動通訊終端、聯通通訊終端等方面,除了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公司外,進入該領域的還有家電企業如TCL、新科、創維、康佳、步步高等,數碼企業如愛國者、紐曼、DEC中恒等,以及手機廠商如多普達、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在GPS導航產品方面,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深圳、廣州、佛山、惠州、東莞、珠海等珠三角城市。據統計,廣東衛星導航產業的比重和企業的數量占全國的50%以上,全國各地應用的車載衛星導航產品60%來自廣東。目前在市場上能看見的GPS導航產品品牌有上百種,但是60%為不知名的小企業生產。眾多的品牌讓本來就沒有使用經驗的消費者無所適從。
?。?)企業規模小,成立時間短,競爭力弱
目前,大多數智能交通企業,尤其是生產導航產品的企業,都是近幾年成立的。比如廣東250家衛星導航企業,95%的企業員工人數在100人以下,營業額500萬~3000萬,成立時間為3~5年。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進入車載GPS市場的新廠商大多是走貼牌代工的模式。他們一般會50萬~100萬元的價格購買技術方案,并一次性向電子地圖廠商交納10萬至50萬不等的授權費,最后再尋找生產廠商和銷售商。由此可見,國內廠商在技術、生產能力和質量保證方面的競爭力是非常微弱的。
(3)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低,顧客滿意度低
對于國內智能交通產品來說,雖然大多數產品具有價格優勢,但是產品性能不穩、高返修率卻是其致命弱點。目前國內市場的導航產品的返修率在40%以上。而交通信息的質量也影響了顧客對產品性價比的評價。據北京交通信息中心2007年的需求調研報告顯示,已經購買導航儀的消費者中,超過40%的人認為交通信息的實時性差,70%的人認為信息不準確。另外,產品不能兼容也導致了顧客使用中的困難。以上原因也使消費市場的培育受到影響。
2.制約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關鍵核心技術問題
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是影響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競爭力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市場的智能交通中高端產品主要是國外品牌,關鍵核心技術主要依賴從國外進口。即使是發展最快、推廣范圍最廣的智能交通行業管理和智能導航產業也不例外。例如,在智能導航產業中,國外廠商所生產的專業測量接收機和測向接收機高端產品占到了其產品總量的80%;在授時接收機中,國外產品占到了60%;在航空導航接收機中,國外產品的比例更是高達90%;國產OEM板幾乎全部采用外國芯片。國產低端產品主要使用國外進口芯片或OEM模塊進行二次開發。在智能交通行業管理方面,關鍵設備和技術也是依賴進口。關鍵核心技術的缺乏不僅使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付出昂貴的技術使用成本,同時產業的命脈也會被國外企業所扼制。
?。?)技術的標準化問題
由于產品沒有標準化,市場準入缺乏適當標準和門檻,任何投資商都可以自由進入,導致產品質量缺乏保障,降低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和信任度。例如,目前我國大部分GPS生產商都沒有標準的生產線和相應的模擬環境檢測線以及品控程序,GPS運營商為了節省投入,不買正版軟件和電子地圖而使用供應商提供的盜版軟件和自行拼湊的電子地圖,從而導致不同公司的GPS產品及運營系統難以兼容通用、軟件無法正常升級、系統經常癱瘓、地圖信息過時誤導用戶,部分監控中心甚至是多系統并存,操作使用不靈,維護復雜困難,不但影響工作效率,而且還存在隱患風險,使龐大的汽車消費群體不能完全成為智能交通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
?。?)產業鏈整合問題
我國智能交通企業的專業化生產程度很低,仍然處于各自為政、孤軍奮戰的狀態,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我國,很多GPS運營商為了降低成本、節省投資,集軟件系統開發和硬件終端研發的功能于一體,同時進行軟硬件的生產、銷售和運營。由于其在任何一個生產環節中的專業性都不足,從而導致其終端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產品返修率高,最終導致整個產業的競爭力不足。
?。?)市場培育問題
目前,即使是在幾個國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智能交通產品和服務市場也只是部分形成,顧客對大多數智能交通產品和服務還認識不足。如對手機、PDA短信、彩信、WAP的交通路況信息服務和車載PND等方式的交通導航信息服務了解和認識不深,更談不上應用。需求的不足使智能交通企業無法實現規模效益,同時也嚴重影響產業的發展空間和發展速度。
3.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交通產業現狀特點比較混亂,規模比較小且競爭力很弱,顧客滿意度也很低,同時核心技術問題、國家技術標準化、產業鏈整合等問題不約而同地制約和影響著產業的發展速度和空間,所以解決制約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是一個急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