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一】
“米”字形路網形成后可降低物流成本
對于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提出的“構建‘米’字形發展軸”,董焰認為,河南省現有的鐵路網已經非常發達,客貨運量均居全國前列,但已近飽和。因此,要想把中原經濟區建好,就必須擴大市場。
高鐵建設意在實現鐵路客貨分離繼而提高運力。鄭州至徐州、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鄭州至萬州,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太原、鄭州至合肥等鐵路線的建設,將原有的“十”字鐵路樞紐變為“米”字鐵路樞紐,輔以已經動工的幾條省內城際鐵路,內外兼修,就能實現省內和省外的鐵路一體化,中原經濟區的動脈血管就會暢通無阻。
董焰認為:“‘米’字形交通構架形成后,輔以發達高速公路和機場,中原經濟區的交通網絡已經形成,這使交通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時,也使物流成本降低得以實現。”
【效果二】
沿線眾多城市,將迎巨大發展機遇
圍繞著“米”字形鐵路線網,中原經濟區規劃提出眾多的“發展軸”,比如沿隴海發展軸、沿京廣發展軸、沿濟南、鄭州、重慶發展軸、沿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等。
董焰認為,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提出構建“米”字形發展軸,并構筑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重點開發地點,也是依托鐵路網來設計的。
他說:“一般來講,城市要在鐵路沿線發展,產業會在鐵路沿線積聚,所以鐵路沿線的許多城市發展得都很快,鄭州就是這樣。‘米’字形路網形成后,隴海軸、京廣軸、濟南鄭州重慶發展軸、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沿線的眾多城市,都會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從而形成人口密集、要素集中、產業發達、城市化程度高的區域發展帶。”
【建議】
高鐵客貨站相互調整,河南可提前謀劃
坐高鐵很方便,但到高鐵站卻很不方便,因為高鐵車站大多數遠離市中心。董焰指出,鐵路線網形成以后,其功能應隨之調整。
他說:“目前高速鐵路建設存在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客運站幾乎都建在城市的偏遠地帶。這既有利也有不利。有利的是不占用城市中心地帶的土地,不利的是削弱了客流發展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加上企業從城市中外遷成為大勢所趨,貨運站位于市中心,也給貨物運輸造成了不便。”他建議,將客運站建在城市偏遠地區是建設成本所決定的,目前河南省鐵路的基礎設施已經有了,未來鐵路客運站與貨運站將相互調整,客運站重新回歸市區,貨運站遷出城外,在這方面,河南可以提前謀劃。
人物名片
董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現任綜合運輸研究所黨委書記。
主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
綜合運輸規劃與管理、旅客運輸、煤炭運輸經濟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