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重申,不認可出租車駕駛員和乘客私下加價預約,建議乘客通過正規的出租車企業電調平臺預約出租車。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快的”、“嘀嘀”等第三方打車軟件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搶灘出租車電調市場,通過這類軟件,乘客能和司機單線聯系,還可以通過加價來提高打車成功率。然而,由于這些打車信息均未納入企業的統一電調平臺,缺乏監管引發糾紛,交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與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出租車預約標準”。
額外“小費”無發票
乘客汪先生下班后打不到車,便通過第三方打車軟件加價10元預約了一輛出租車。但到達目的地后,駕駛員不能對他額外支付的10元“小費”提供發票,“我的車費是可以報銷的,少了這10元錢發票,只能自認倒霉。”
這并非個例。近日,上海交通管理部門相繼接到多起有關“加價打車”的投訴。其中,一名乘客使用打車軟件搶車,但到達目的地后又反悔,只愿意根據計價器付錢。由于雙方均有對方手機號碼,司機發動親朋好友將乘客的手機“打爆”。
針對此類糾紛,市交港局再次表示,對乘客私下與出租汽車駕駛員加價預約的行為不予認可,要求所有駕駛員都必須依照行業規定,按照合理路線或者乘客要求的路線行駛,按標準收費并出具車票發票。同時,建議乘客不要私下與司機議價,下車時如果對發票以外的費用有異議,可進行投訴,一旦查實司機多收費,將根據行業規定進行處罰。
不排除有黑車司機使用
除了私下“加價”不合規定,由于第三方打車軟件的搜索范圍不受限制,乘客無法分辨應答車輛是否為空車,能否準時到達接客地點;有的司機一單業務還未做完,自以為相距不遠提前接下一差業務,結果判斷失誤,因道路擁堵而無法按時到達,乘客另找車輛,司機白跑了一趟。事后,甚至有司機惱羞成怒電話騷擾乘客。
“由于進入打車軟件司機的身份真假很難確認,可能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不排除有黑車司機、克隆車司機加入的可能。”上海市交港局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
出租車公司自行開發軟件
在上海幾大出租車企業看來,這類第三方打車軟件的介入,特別是“加價搶車”行為,嚴重擾亂了正常秩序,特別是電調市場秩序。
早報記者昨日從大眾、強生出租車公司了解到,目前,兩大公司都鼓勵駕駛員使用自己公司開發的手機打車軟件,但不允許駕駛員使用第三方打車軟件,一旦發生投訴并查實,將加大處罰力度,“但我們很難去發現駕駛員是否私自安裝了這類軟件。”
大眾出租公司相關人士告訴早報記者,“快的”、“嘀嘀”等打車軟件進入上海市場,其工作人員經常在駕駛員集中的就餐點、洗車點等處蹲守,通過贈送話費、禮品等方式,讓駕駛員下載使用,“今年年初,公司發現存在這個問題,隨后便要求所有廣告一律消除,這一現象現在已經遏制。”
從年初開始,大眾要求司機“慎用”第三方手機打車軟件,強調競價是違規行為,要求他們多接自己公司調派的業務,否則一旦出現投訴將嚴懲,并計入誠信檔案。4月初,公司接到了幾起與打車軟件有關的投訴案例,企業按規定處理后明令禁止司機使用第三方軟件。
強生出租公司有關負責人昨日也明確表示,不允許駕駛員使用這類軟件。該負責人說,由出租車企業自行開發的打車軟件,司機接單的流程與電調一致,只知道上車點,不知道下車點,可防止司機挑活、拒載的情況發生。此外,使用自家軟件都是通過電調平臺與乘客進行聯系的,司機接觸不到乘客的聯系電話,乘客也不容易泄露個人隱私。
另外,錦江自昨日零時起恢復收取每次4元的電調服務費。至此,上海四大出租車企業中,僅有海博一家還未恢復收取電調費。海博公司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何時恢復電調費沒有時間表,將觀望一段時間。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