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目前除日本外,其他國家普遍采用的電子收費技術方案,大都是單片式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這對于以開放式收費為主,經濟發達,ETC車輛的比率相對較高的應用環境來講是非常適合的。但國外這種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和人工收費系統完全分離的運營模式,對于我國這樣大規模的公路聯網收費系統而言,可能會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l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
采用單片式電子標簽建立的ETC系統必須自身構成一個完整的封閉式系統,即在路網內所有的入口和出口都必須設置一條以上的ETC專用收費車道,即使是交通量小、車道數量少的收費站,這使得土建上既困難,利用率上又不經濟。造成ETC系統規模龐大,一次性投資大,建設周期長,風險高。在聯網收費環境下該問題尤其突出。
(2)支付方式單一
單片式電子標簽只支持后臺帳號扣款結算,不支持使用儲值卡。由于該種結算方式存在透支的風險,一般只對信用度較高的用戶推廣使用,大大增加了電子標簽推廣的難度。
(3)運營管理復雜,系統可靠性差
由單片式電子標簽構建的ETC系統將獨立于Cl卡人工半自動收費(簡稱MTC)系統,兩個系統之間互不兼容,無法統一,使運營管理相當復雜。
(4)維護要求高
由于沒有MTC收費車道作為ETC車道的備份,如果某個收費站ETC車道出現故障,ETC合法用戶將無法從該站出去,這樣必須保證ETC車道時刻處于正常運行的狀態,增加了系統維護的難度,同時給收費站的運營工作也帶來了許多麻煩。
由此可見,單片式ETC系統不符合國內高速公路封閉式聯網收費新形勢的要求,車道系統的巨額改造成本也不適合中國國情,不利用ETC技術在我國的推廣。
而日本的兩片式車載電子標簽系統,采用的是雙天線,是在全國所有收費站上建立ETC入/出口車道,即ETC構成一個獨立運行的封閉式網絡,投資很高,ETC電子標簽及IC卡發行模式復雜。
由此可以看出,國際上現有的ETC技術方案及運營模式并不適合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條件下的聯網收費新形勢的要求。要在我國成功地推動ETC收費應用,需要在方案上予以突破。必須結合國內公路的收費現狀,充分利用現有收費技術和收費設備,推動電子收費技術的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