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民營停車場的生存現狀究竟如何?4月24日當天,記者走訪了南京兩家民營停車場一探究竟。
據統計,目前南京小汽車保有量達254萬輛,城市擁堵呈“常態化”,行車難、停車難問題越來越嚴重。近幾年,南京也想了一些辦法,陸續增加公共停車場、增設路邊停車位、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停車場、呼吁企業停車場對外開放等。比如,位于南京夫子廟的大世界商城停車場,5年前向市民開放,白天停車2元/15分鐘,夜間停車為1元/15分鐘,每天60元封頂。
因為地處夫子廟附近,地勢好、車位利用率高,停車場取消了停車包月,36個車位全部用于臨時停車,開始的兩三年盈利狀況一直不錯,但從2016年至今停車場已入不敷出。
據大世界商城停車場的負責人肖勁松介紹,停車場的主要成本一直在漲,每年的成本都在100萬元,可實際收入只有80萬元,連續幾年都是虧損20多萬元,根本吃不消。
現今流行的自助繳費機,大世界商城停車場就未投入,仍采取人工收費方式。對此停車場負責人肖勁松介紹,這個機器是能節省人員成本,可是投入巨大,起碼要花費80萬元。停車場本身就未盈利,再讓民營企業家往里面投錢,這是不現實的。
與之有相同境遇的還有位于秦淮區江寧路1號的江蘇力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記者在這里的地下車庫看見,兩個月前這里剛剛拿出了25個停車位,用于周邊市民臨時停車,停車費為1.5元/15分鐘。
紫金山新聞記者查詢網絡發現,2017年2月,江蘇省物價局發布了《江蘇省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自2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管理辦法第三條中提到了“停車服務收費堅持市場取向,逐步縮小政府定價管理范圍,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停車設施。”
這也正是許多民營停車場所希望的,收費采取市場調節方式。在采訪中,民營停車場的經營者都表示,目前核心區是8元/小時,希望能夠提價到12元/小時,這樣運營成本可以通過這個來平衡,有了盈利,才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家進入這個市場。
大世界商城停車場負責人肖勁松表示,停車場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費用和房租,比如說人工費用,7個人是必須要的,僅僅是人工費一項,一年就需要支出25萬左右。現在招人還特別困難,人員流動性太大,像是年輕人根本招不到。
據秦淮區物價局相關人員介紹,目前秦淮區有283個公共停車場,其中有一半是社會資本投資的停車場,社會資本投資的停車場有三分之二都處于微利或者虧損的狀態。
業內人士分析,停車位常常供不應求的片區,一旦上調價格,既可以緩解社會投資停車場的運營壓力,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為市民提供更多停車資源。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公共交通資源,減少車輛扎堆到景區和核心區,解決城市行車難和停車難。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