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杭州市道路停車收費監管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為了給車主補繳車費提供方便,杭州市城管委對停車POS機與收費管理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增加了手機支付寶、市民卡等多種相對便捷的補繳車費新途徑,供車主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繳。
收費員用POS機對停車位上的車子拍照
這兩天,有車一族在杭州路邊停完車后,都會發現停車管理員會用POS機給車拍照留影。這些照片記錄車牌號、車位編號等將上傳系統,作為停車收費的留底憑證。7月9日,杭州市區道路停車未收費補繳系統正式啟動。未繳費記錄,都將被上傳到系統里,下次停車時,收費員就會提醒你補繳。
目前,杭州共有730個停車收費點,15000多個收費泊位。這套智能化的停車未收費補繳系統上線幾天來,當天未收取停車費的數量明顯下降。記者實地來到多個道路停車收費點,探訪新政后的變化。
“老賴”不見了
聶祥負責收費管理百井坊巷西面、靠近延安路的12個停車位。上周五(11日)傍晚,記者來到聶師傅的管理范圍內,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就有三輛車繳費完后開走。沒過多久,一輛小車“塞”進了車位里,聶師傅為小車拍照后回到座位休息。還沒歇上幾分鐘,另一輛車進入停車位,聶師傅又起身去拍照。
進入“補繳時代”后,聶師傅最大的感受就是,坐在位置上休息的時間明顯變少了,有時候連喝口水的時間也沒有。原因很簡單,道路停車位上的“老賴”不見了,來停車的車主們辦完事交了錢也走了,車位周轉快多了。
“你看,現在這些車位陸續都空出來了,要是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個別車一停就是好幾天,還有的事情辦完了,上車一踩油門就出去了,根本不管我在后面追喊。”說起原來收費的日子,聶師傅一肚子苦水。“每天都是高度緊張的狀態,經常因為追趕車輛累得腰酸背痛、口干舌燥。”
地處杭州市中心,百井坊巷的道路兩側停車位都是“搶手貨”。因為有人占了位置不挪窩,讓真正需要在市中心找停車位的人感覺難上加難。聶師傅坦言,以往每每遇上趕著來辦事的車子兜了好幾圈都找不到車位,都覺得萬般無奈,跟著干著急。不過,從這兩天的情況來看,找車位已不是件難事。說話間,一輛小車停進了空閑位置。車主劉先生說,“這段時間出去辦事,路邊找車位明顯容易了很多。”
另外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每天收到的停車費比以往多了。聶師傅說,“‘老賴’不見了、逃單的也規矩了,以往每天只有兩三百元的停車費,現在每天至少有500元。”
據杭州市城管委停車監管中心停車管理系統顯示,7月9日,未收取的停車費共有3984筆,比停車收費補繳系統上線之前日均6021筆的數字,下降了近34%。7月10日,未收取的停車費共約3700多筆,相比此前日均數,更是下降了近40%。隨后的幾天里,更是數量逐日遞減。
車輛在泊車位上的停車時間也不斷減少,臨時停車越來越多。“補追繳”前,杭州市平均每天每個泊車位的周轉次數為3.8次,通過“補追繳”制后,周轉次數提高了0.3至0.4次。停車收費的時間以一天12小時來算,以往一輛車在一個泊車位上要停4個小時,現在直接減少到3小時。
調節停車難
“先停車后付費”,2008年起,杭州主城區道路停車開始實行這樣的收費模式。停車資源供給模式以“建筑物配套停車場庫為主、公共停車場庫為輔、道路公共泊位為補充”為原則與思路。因此,道路公共泊位承擔車輛臨時停放、即停即走的停車需求。
然而,這也造成一些停車收費的尷尬:比如,收費員忙不過來,車主等不及,或者收費員下班了,當然也有故意逃單的。泊車位的周轉率降低了,停車就變得難上加難,市民們怨聲載道。如何讓道路停車位流轉起來?“我們嘗試通過未收費補繳,適當提高了車主用車成本,進而實現了利用經濟杠桿來調節停車難。”杭州市道路停車收費監管中心工作人員說。
車位流轉的背后,當然還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市民張昊在中大廣場附近上班,因為經常需要外出,車子大多停在道路泊車位上。7月14日中午過后,小張因為等不及收費員來收費,便無奈地選擇了“逃單”。
3小時后,張昊把車停回了原位,收費員李師傅在POS機上輸入車牌號后,立馬出現了他之前未繳費的信息,提醒小張補繳。戳了幾下手機屏幕,張昊在手機支付寶添加了“杭州市道路停車服務”,綁定了自己的車牌號,輕輕松松地在手機上完成了在線補繳。
杭州市道路停車收費監管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為了給車主補繳車費提供方便,杭州市城管委對停車POS機與收費管理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增加了手機支付寶、市民卡等多種相對便捷的補繳車費新途徑,供車主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