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晚,浪潮路中段由南向北方向一處補光燈發出刺眼的強光。
2013年初,針對市民反映一些路段補光燈亮度“太刺眼”、影響交通安全的問題,相關部門表示將嘗試采取降低燈光亮度、減少補光燈數量、調整安裝位置和光束角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市民出行、生活的影響。時隔一年多,2014年7月至今,本報連續接到很多市民反映,部分路段新安裝的補光燈依然很亮,亮度甚至遠超疝氣大燈。“我們知道安裝補光燈是為抓拍交通違法行為和打擊犯罪,但現代技術正在進步,能不能用更人性化的方式調整一下,畢竟大家的出行安全也很重要。”市民郭先生建議,應盡快調整過亮的補光燈,在全市有統一規范的安裝方式和亮度標準。
現場探訪道路補光燈明晃晃司機被“閃暈”
地點1:浪潮路浪潮集團與干部學院之間
經歷:市民郭先生說,浪潮路是他每天回家的必經之路,2個月來,探頭補光燈刺眼令他困擾,“一瞬間什么都看不見,路過補光燈后感到一片茫然,要等幾秒鐘才能反應過來。”郭先生擔心,下雨天補光燈妨礙視線,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15日晚8點,記者一行駕車行駛在浪潮路東側道路,一排刺眼的監控補光燈正對著車輛行駛方向,經過燈前20米距離,眼睛被照得睜不開,一片模糊。通過時,記者只能看到一片刺眼燈光,有些眩暈,眼睛甚至感覺“瞬間失明”,車身前面一片模糊。同時,記者注意到,道路西側同樣橫著一排補光燈已經關閉,并未啟用。
地點2:歷城區二環東路高架橋上
經歷:袁先生晚上經常坐車路過二環東路高架橋靠近幸福時光KTV的路段,每次都被刺眼的補光燈照得睜不開眼睛。“我怕司機看不清道路,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心里有一絲恐懼,總在想下一個補光燈會在哪里出現。”袁先生說,濟濼路、長途汽車站等路口也有類似的補光燈。
15日晚10點,記者經過該路段,燈的亮度似有所減弱,但相對依然有些刺眼。袁先生說,反映這個問題有1個月了,刺眼的補光燈依然還在。
地點3:天橋區東濼河路南首
經歷:“頭上的探頭補光燈太亮了,眼睛好難受,我恨不得戴上墨鏡開車。”趙女士說,她開車經過有補光燈的路口,感覺幾分鐘后眼睛才能恢復過來。
15日晚9點,在東濼河路南首,記者注意到,道路上方安裝有2盞補光燈,確實刺眼。由于道路狹窄,只有2個車道,輔道上還停著車,很多車輛經過補光燈下,都趕緊減慢車速。
地點4:興濟河東岸興濟小學南鄰
經歷:孫女士晚上由南向北經過興濟小學南鄰,會被補光燈刺眼,“光照在眼里,形成一個盲區,幾秒鐘內好像瞎了,什么都看不見。”她認為,如果是考慮治安需要,這些補光燈的存在還是很有必要的,“以后路過時謹慎一些,或者繞行都可以,但是期望還是能盡快調整一下”。
延伸調查大部分補光燈已設置為“逆向”
2013年1月,濟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發布微博曾集中回應補光燈問題。在“濟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關于路口補光燈問題致廣大市民”的信息顯示,“去年以來,我們立足全市公安工作大局,在全市啟動了治安交通智能化綜合管控平臺建設”。
微博中同時介紹,“目前采用的補光燈為冷光源,相比傳統光源具有亮度高、功率低的特點,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并說明:“在滿足前端設備抓拍光線強度需求的同時,也充分考慮系統補光對駕駛人駕駛車輛及市民群眾正常生活的影響”。微博中表示,將嘗試采用降低燈光功率、減少補光燈數量、調整安裝位置和光束角度等方式,在基本保障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對行車的影響。”這是微博末端所述的下一步工作措施。
16日,記者連續探訪濟南多個路段補光燈設置情況,發現主要路段均安裝了補光燈。同時,經十路、經一路等主干道路的補光燈方向設置上,均為“逆向”設置,也就是抓拍經過車輛的尾部,避免直接照射司機的眼睛。
企業說法
補光燈亮度可調不影響抓怕
記者檢索發現,全國各個城市均在大規模上馬補光燈。深圳一家補光燈生產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補光燈主要用在電子警察及高清卡口的監控系統中,高清攝像機要抓拍高速移動的車牌,在夜間通常會設置電子快門的下限,因此夜間需要高強度的補光效果,抓拍高清晰的車牌照片一般是用氙氣閃光燈來完成抓拍補光。這種補光燈亮度可調節,調暗一些后,一般情況下抓拍效果不受太大影響。
同時,有眼科專家表示,眼睛遇到強光后出現暫時性看不清事物的癥狀,醫學上稱為“強光黑朦”。眼球接收光線的感受器由細胞控制,強光進入眼球后導致工作量變大,細胞活動循環周期拉長,休息時間縮短,會出現“眼前發黑”的癥狀。如果眼睛長時間接受強光刺激,會造成視網膜損傷,對視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而用于監控的補光燈照射短暫,不會對人眼造成損傷,但突然性的視線不清,可能會對駕車行駛造成影響。
市民聲音
期待監控設施能更人性化
據了解,2014年山東省視頻監控攝像頭數量將突破200萬臺,正建立不斷完善防范打擊違法犯罪的“天羅地網”。而道路視頻監控往往成為很多案件偵破的關鍵環節。2013年5月,濟南8歲女童被奸殺,警方通過調取被害人失蹤現場周邊等地的監控探頭,僅用了8天就將嫌疑人捉拿歸案。
“其實,我了解補光燈可幫助更好地記錄交通違法信息,如遇犯罪分子更可以幫助拍下清晰面部特征。”趙女士說,全市設置這么多補光燈是為了大家的安全。她之所以反映補光燈“刺眼”問題,是期望相關部門能從亮度或方向等方面改進一下,畢竟打擊犯罪和市民行車安全都很重要。(記者張剛攝 本報記者李永明 實習生杜林 金培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