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以下簡稱“示范工程”)開建以來,北京、鄭州、濟南、哈爾濱等第一批試點城市先行先試,以便民、利民的服務理念,優化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調度與規范化管理,建設了豐富實用、經濟便捷的一體化出行信息服務體系,得到了市民的廣泛認可。
全方位推送出行信息
“3436號車,請于9點05分發車。”在車內調度系統發出指令的同時,哈爾濱市濱江新城首末站候車大廳內的語音播報系統和墻上顯著位置的LED顯示屏都在同步發布著發車信息。大廳內候車的乘客有序地走出候車室,排隊登上已在門口開門等候的106路公交車。“坐了20多年公交車,一直都是在室外等車,現在能在室內候車,并且登車有了語音提醒,起初還有點不適應,還以為在等火車呢!”正在候車室候車的王先生開心地說。
哈爾濱市公共交通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廳內的語音播報系統和LED顯示屏均為乘客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公交電子站牌等設施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服務。
另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有專家分析,示范工程的重點發展項目正在逐漸向“互聯網+”傾斜——乘客使用更便捷、更頻繁的網站、智能手機客戶端等信息推送入口將是未來出行信息服務的主要陣地。據悉,濟南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正在借助公交官網、微博、微信多種信息發布方式,豐富公交動態出行信息服務內容。
據濟南公交相關負責人介紹,示范工程建設以來,濟南公交進一步拓展手機出行信息服務應用,建設了手機來車預報系統,為市民提供了實時的車輛到站信息。為確保來車預報系統的系統穩定和容量,2015年年初完成了該系統的硬件擴容和升級。截至2015年7月,濟南公交手機來車預報系統注冊用戶172.7萬人,最高同時在線的用戶并發數達到12.3萬人。
“除利用網站、手機APP提供出行信息服務外,鄭州公交還在主干道、BRT站臺、公交樞紐站等熱門區域安裝LED、LCD電子站牌和觸摸屏查詢機,為乘客提供實時的公交出行信息查詢服務。”鄭州市公共交通總公司總經理巴振東告訴記者,鄭州公交客服全年接聽熱線達到120萬人次,拉近了公交與乘客的距離,為廣大市民出行提供有效幫助,也有效地提升了公交的服務品質。
智慧調度提升企業運營收入
實際上,乘客出行信息平臺僅僅是示范工程的一部分,整個工程還包括“一套體系、一個中心、四大平臺”——構建基于車載、場站等終端數據采集的公共交通運行狀態監測體系;形成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和行業管理部門兩個層級的公共交通數據資源中心;建設城市公共交通企業運營智能調度平臺、乘客出行信息服務平臺、城市公共汽電車運營監管平臺、公共交通模型應用及展示平臺。
體系、中心、平臺……林林總總,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提升企業智能調度與運營管理效率,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動態監測、指揮協調等效能。
據了解,鄭州公交利用車輛的CAN(控制器局域網絡)總線和無線網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小型車聯網系統,實現了車內設備間的數據共享和時鐘同步,方便了公交跨線路運營以及運力的合理調配,大大提高了車輛的利用率。
鄭州公交把此稱為“網絡化運營”。通過網絡化運營,可以對公交客流的出行規律進行分析,實現基于客流的智能排班,達到車輛的精準投放,節約了車輛油耗,減少了車輛空駛,增加車公里人次和運營收入,改變公交傳統的排班模式。“進一步還可以根據客流實現公交站點、線路的規劃,對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鄭州公交相關負責人介紹。
示范工程的建設,使得傳統的公交運營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濟南公交智能調度系統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統)、GPRS(通用無線分組業務)、Gl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以電子地圖為載體,通過對公交車輛、客流和道路信息的采集、傳輸和處理,實現了對公交運營車輛的實時監控和調度,迅速調整公交車輛的運營狀況。“提高運營車輛的效率,使公交企業實現資源的最佳使用和分配,提高公交系統的整體效率,減少換乘次數、縮短居民出行時間、均衡公交客流,改善公交服務水平,實現了城市可持續發展。”濟南公交技術處負責人表示。
技術成熟數據應用專注業務
按照2014年6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建設指南》,“城市公共交通數據資源中心”應包括企業、從業人員、車輛、運營線路、站點、停保場、專用道、客運樞紐、地理空間數據等公共交通基礎數據;車輛運行、視頻監控、運營計劃、運營服務、運營事故、應急資源等公共交通運行數據;綜合統計分析、服務質量考核、發展水平評價、乘客出行服務等主題數據。
這些數據會被用來做什么?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好德表示,信息技術的成熟讓數據的應用更加專注于業務,數據量與信息的積累,給公共交通調度和管理決策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知識資源,智慧公共交通系統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預見,隨著城市公共交通調度系統從人工調度發展成為信息化調度,調度系統從分散式走向集中式,未來公交調度系統將結合云計算技術向云調度模式發展。”他說。
這一方面不乏成功先例,鄭州公交進一步把數據應用到內部運營管理上,在全國率先完成了公交ERP(企業資源計劃)的建設,實現了公交管理的信息化、成本核算的科學化,并積累了大量的運營數據,為公交成本規制奠定了基礎。
另外,劉好德強調,多種交通方式的銜接非常重要,在智能化方面需要在統一的信息化架構下,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多種交通方式業務數據的共享,從而可以開展協同調度工作,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準確、完善的出行信息服務。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