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公交出行日”22日落下帷幕。各大城市加大對公交優先的宣傳,提高了群眾的參與意識。“這為推動公交都市創建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22日在此間表示,目前我國公交都市創建開局良好,成效初步顯現。
成效初顯
交通運輸部去年10月確定了北京等15個城市作為全國第一批公交都市創建城市。據馮正霖介紹,目前,北京市加快軌道交通網絡建設,軌道交通日最高客運量已超過1000萬人次;烏魯木齊市建成了國內一流的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統,實現了當年規劃、當年建設、當年開通的目標,目前快速公交系統日均客流量已達到50萬人次,占公共交通總客流量的20%;深圳市城市公交日客運量突破1000萬人次,公交出行分擔率再創新高,達到54%,居全國第一;長沙市公共財政預算每年安排本級財政收入的1.5%用于公交都市創建活動,并建立逐年增長機制,市政府專門劃撥1000畝地,實施綜合開發并專項用于公交都市創建資金補助;濟南市提出“泉城電車復興計劃”,著力打造以電車網絡為骨干的城市公交網絡,根據規劃,到2017年濟南市將形成“6環9射”的電車網絡。
落實任務
公交都市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各創建城市均成立了由市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組織協調機構,結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公交都市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將創建任務落實到部門。馮正霖介紹如下:哈爾濱、昆明、石家莊、武漢、鄭州、長沙、太原、南京、濟南、烏魯木齊等10個城市成立了由市長掛帥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昆明市、鄭州市在領導小組下還成立了8個工作小組,分類推進相關工作;西安市定期召開市政府專題會議,督促有關部門限期解決問題。
政策支持
馮正霖說,各創建城市對都市公交創建積極給予政策支持。突出的有:大連市已完成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城市公交專項規劃、停車設施專項規劃、城市公交專用道專項規劃等多項交通規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規劃體系;武漢市在公交場站規劃、建設用地、建設資金、項目配套等方面作出了政策性規定,并提出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億元資金作為中心城區公交場站建設資本金;哈爾濱市采用資源置換的方式,并通過市場化運作機制將公交首末站用地和投資統一納入新建小區建設規劃中;烏魯木齊市出臺了7項惠及公交職工的優惠措施,大幅提高公交職工福利待遇。目前,一線駕駛員工資不低于4800元/月,解決公交職工住房困難問題、加大駕駛員招聘力度、解決公交職工子女就業問題、加大公交場站公廁建設等,有效確保了公交隊伍的穩定;長沙市提出政策保障優先、規劃編制優先、資金投入優先、用地保障優先、道路路權優先;鄭州市把城市公交發展建設納入公共財政體系,設立公共交通發展基金,建立了公交企業政策性虧損長效補貼機制。
任重道遠
馮正霖表示,雖然開局良好,但公交都市創建仍存在不足,創建工作任重道遠。主要表現為:一是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城市公交的投入機制不順、渠道不暢;二是部分城市公交都市創建領導小組協調工作機制尚不完善,沒有充分調動有關單位的積極性;三是部分城市對公交都市創建的投入不足,過分依賴交通運輸部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對城市人民政府在發展和管理公交方面的主體責任認識不夠;四是路權優先、定價和調價、補貼補償、土地保障等城市公交發展中面臨的制度約束和難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等。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