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14時17分,北京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8號線南段、9號線北段和10號線二期等四條軌道交通線路開始為期3個月的空載試運行,這標志著四條新線大規模的施工建設及設備安裝、調試工作已基本結束。9月20日,北京市交通委和市重大辦聯合發布消息:2012年年底這些新線啟動試運營前,500余條公交線路將陸續調整接駁,方便市民出行。
四條新線試運營總里程為69.8公里,開通車站46座。其中換乘車站最多的當屬10號線二期,30.1公里新開段有13座換乘車站。
9號線發車間隔縮短150秒
市重大辦總工程師楊廣武介紹,地鐵6號線一期最小發車間隔5分鐘,具備最小間隔3分鐘的能力;9號線南段最小發車間隔目前為7分30秒,與北段貫通運營后,最小發車間隔有望縮短150秒,達到5分鐘發一趟車;8號線二期南段最小發車間隔5分鐘。
10號線二期的發車間隔相對復雜。2012年底,該線路不能實現完全貫通,這條地下的“三環路”在前泥洼和豐臺火車站形成斷點。同時,受到汛期影響的角門東站將甩站,列車通過不停車。
按照規劃,這種大“C”形線路,將采用類似地鐵4號線和大興線的大小交路“套跑”模式:大交路為樊家村站到西局站,最小發車間隔5分鐘;小交路為宋家莊站到車道溝站,最小發車間隔2分30秒。“這意味著,10號線整體運營發車間隔為2分30秒左右。預計2013年上半年,10號線能實現‘O’形運行。”楊廣武介紹。
軍博站2013年7月地下換乘
與往年不同,2012年新開通的線路與既有線路交叉點增多。四條線路開通后,本市軌道路網接駁站將達37座,其中此次新建的換乘站就有14座。
這些換乘站中,目前走法最復雜的要數9號線與1號線的接駁站軍事博物館站。“換乘通道目前尚未完成,2012年底通車后不能實現地下換乘,目前地面換乘方式以及客流組織還在研究中。”楊廣武介紹,“最快2013年7月,換乘通道建成,坐1號線去往北京西站的乘客,可以地下換乘9號線。”
惟一P+R停車場落戶6號線
從地圖上看,新線大部分扎堆兒中心城區,沿線公共交通相對便捷。“正是因為這些特點,新線配建的機動車停車場不會太多,但非機動車停車場數量會盡量增加。”楊廣武透露,目前停車場都在規劃建設中,具體落實數量仍不明確。
四條新線惟一的一處P+R停車場將落戶6號線的褡褳坡站。同時,為了配合新線開通,本市將陸續調整500余條公交線走向,方便市民接駁新線。
新線開通限流車站有望減少
隨著四條新線開通后,本市軌道交通總里程將達到442公里,車站262座(包括豐臺東大街站),換乘站37座。新線除了吸引新客流,也將對既有線路的客流產生影響。
以6號線一期為例。線路貫穿市內中心城區,途經人口密集的居住區和商業區,采用了8節編組的A型車編組,比一般6節編組B型車,每趟多運500余人,運力提高了30%。
“目前正在測算預估新線開通后的客流情況。”楊廣武說,新線將緩解1號線等大客流線路的壓力。隨著軌道線網的織密,市民出行有了更多選擇,限流車站的數量將逐步減少。
體驗:
安全設施“高調”亮相新車廂
從10號線呼家樓地鐵站西南口出站,往北走到十字路口向西,6號線呼家樓站的玻璃屋已經落成。9月20日的新線空載試運行儀式在此舉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