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政府領導新聞發布會昨舉行陳如桂任新聞發布人并回答記者提問稱廣州限牌晚限不如早限
本報訊(記者倪明通訊員余洋)繼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召開首場新聞發布會后,昨日廣州召開第二場市政府領導新聞發布會,由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如桂擔任發布人,主題為新型城市化道路中的交通建設。陳如桂就改善交通、“限牌”政策、房價等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他表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提升城市交通服務品質,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工作任務,需要政府主動面對、積極作為,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
陳如桂在開場白中表示,完善廣州城市交通,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高效的出行服務和交通保障,是建設宜居城鄉和幸福廣州的內在要求。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城市交通建設,積極回應市民群眾的訴求。近年來,通過落實公交優先、完善路網結構、實施擁堵點治理、加強路面交通組織和疏導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中心城區交通改善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然而,作為實際人口超過1600萬、機動車保有量達242萬輛的特大型城市,廣州也與世界上許多特大城市一樣,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城市道路交通問題日益凸顯。各國的實踐告訴我們,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提升交通品質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終實現。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解決廣州交通問題決心很大,專門成立交通建設管理領導小組,陳建華市長親自任組長,著力統籌交通規劃、加快交通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強化交通管理服務,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公交都市”,推動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
關于限牌
晚限不如早限
記者:廣州市此次限牌為何這么突然?之前是否有進行調查,征求民意?如果有,得到什么結果,如果沒有,為什么?
陳如桂:根據市交通研究部門的報告,到6月底,廣州的汽車保有量達到了242.2萬輛,其中中小型客車169.4萬輛,五年來,年增速19.6%,而道路增長不到2%,交通供求矛盾非常突出。市交通研究所的專家告訴我,目前全市高峰時段時速小于20公里的路段占了27%,按照目前廣州的道路資源和城市結構,如果汽車保有量超過了330萬輛,中心城區將出現嚴重的交通擁堵。我算了一下,按19.6%的增速,4年后小汽車保有量就會翻一番,超過330萬輛。看來,限車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今天不限車,將來一定要限車,晚限不如早限。
“限牌”這個決定,經過了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班子和一部分民主黨派代表討論取得共識后,由市委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集中討論決定的,各區(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和市各部門一把手參加了討論。我們考慮到一旦公布限牌時間點,可能會引起社會上的集中搶購、集中上牌,影響社會穩定和公平,影響調控的效果,廣州吸取北京的經驗教訓,所以沒有提前公開征求意見。
“限牌”政策是試行一年,我們可以用一年的時間發動群眾充分討論,再出臺我市將來的交通管理政策,這個過程中我們將會通過各種形式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建設責任政府、陽光政府、為民政府。
我留意到有媒體報道說到3月中旬市政府主要領導表態“廣州暫沒有出臺限行限購汽車的方案”,這個表態給市民廣州不限購的錯覺。現在突然出臺限牌令,引起社會對政府公信力的懷疑。我澄清一下,3月14日,陳建華市長參加海珠生態城的植樹活動時接受記者采訪說“廣州暫不出臺限行限購汽車的方案”,那時候廣州確實沒有研究過,也沒有準備出臺相關的限行限購政策,建華市長的表態是真實的。這幾個月來,市委市政府組織各部門開展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考察調研活動,特別是廣州市黨政代表團到北京、上海、天津考察學習,這些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的經驗和教訓給了我們很大啟發。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協的主要領導一起商量工作時認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確保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可考慮對汽車保有量的調控。6月25日陳建華市長在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到,未來交通發展的思路是四個字,“建、增、管、限”,強調廣州出臺交通政策必須同時堅持公交優先。這個時候,廣州正在醞釀出臺對小汽車進行限牌。由此可見,出臺限牌政策的過程貼合廣州實際,也體現市委市政府維護公眾利益,破解交通擁堵問題的決心和責任心,社會不必要對政府的公信力有任何的懷疑。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