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推廣新能源汽車數量為13.54萬輛,與之相配套的充電樁建設數量為9.23萬個。目前,北京已經基本形成六環范圍內半徑5公里的公共充電圈。
在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由于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間較慢導致的占樁時間長、燃油車搶占充電車位、充電樁性能不穩定、車樁不匹配,以及充電樁企業盈利難等問題也逐漸凸顯,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中亟待解決的難題。業內人士認為,緩解消費者充電難,成為打通新能源汽車推廣道路“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環,在充電樁數量增長的同時,如何有效解決充電樁使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也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推廣中的新課題。
作為全國新能源(600617)汽車推廣的急先鋒,北京市已經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示范樣本。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推廣新能源汽車為13.54萬輛,其中私人及單位領域為9.53萬輛。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加油氣電處副處長南斌表示,為解決充電難問題,目前北京市已經建成9.23萬個充電樁。其中,私人自用領域建成約6.5萬個,配建比約為75%;社會公用領域,聚焦商場商圈、交通樞紐、寫字樓、高速公路服務區、公園景點、加油站等公共停車區域,建成1873處、約1.7萬個。“北京市已經基本建成六環范圍內平均半徑5公里的公共充電網絡。”南斌表示。
北京經建成的充電網絡基本分為私人自用、社會公用和公共專用三種領域。所謂私人自用領域,指車企為購車顧客按照1:1的比例配建的充電樁,數量為6.5萬個。而社會公用領域,指建設在商場商圈、交通樞紐、寫字樓、高速公路服務區、公園景點、加油站等公共停車區域的充電樁,上述充電樁均由企業建設,政府給予一定的扶持、鼓勵政策。南斌透露,北京市發改委依照每一個充電樁產生的實際建設費用,給予企業30%補助。
今年北京市將確保新建不少于3000個公用充電樁,繼續聚焦大型商超、交通樞紐、公園景區及地鐵換乘停車場等公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北京老城區、城市副中心、新機場、冬奧區域等,900米內便能找到一處充電設施。
充電樁數量超9萬個、年底前新增至少3000個充電樁,北京市的充電樁數量已經位居全國前列。但是,消費者在使用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仍然成為充電樁建設管理中待解的難題。
以公共充電樁為例,雖然已經建成1.7萬個充電樁,然而由于停車位緊張,經常出現充電車位被燃油車搶占的情況。根據2015年《中國城市智慧停車指數報告》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座一線城市停車位平均缺口率為76.3%。這意味著,每座城市至少有超過200萬輛車無正規車位可停,因此燃油車搶占充電車位的現象難以避免。停車場所屬物業公司時常表示:“由于車位緊張,并不能保證充電車位的專用性。”
對此,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專家顧問顏景輝表示,停車位緊張是國內很多城市面臨的難題,但在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需要各方努力,將充電樁專用進行常態化管理。暢的科技總經理陳淑玲表示,目前在SOHO現代城停車樓投放的充電站,每天能夠滿足超過500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為了避免燃油車搶占充電車位,還特意派專人在充電站內值守。
此前充電樁并未統一標準,導致消費者在充電時經常遭遇“閉門羹”。市民張女士表示,最近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在公共充電樁上充電時,時常遇到與車輛不匹配的充電樁,導致無法充電。一位充電樁運營企業負責人坦言,一些建立時間較早的充電樁,并未完成新國標的改造,對于充電樁企業來說,正在加快換裝速度。南斌表示,今年底前,北京市將完成新國標升級改造工作,對既有電動汽車與存量公用充電設施開展新國標符合性改造,提高充電設施通用性和開放性。目前,各充電樁建設運營企業已啟動新國標改造工作,并定期調度推進。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