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是安靜被動的,而智能交通則像一個安裝了火眼金睛的神奇魔鏡,哪里存在隱患哪里出現問題,它總能最先知曉。道路交通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重大的民生問題。而智能交通為城市交通的安全管理、出行服務、擁堵、頂層決策等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渠道。
ITS裹挾道路交通安全更新升級
安全就是沒有危險、危害、損失,安全問題沒有大小。道路交通安全既受整個交通系統內部因素的制約,又受系統外部環境的干擾,并與人、車輛及道路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交通系統內任何因素都可能導致災害事故。
什么是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統(以下簡稱:ITS)將汽車、駕駛者、道路以及相關的服務管理部門連接起來,使道路與汽車的運行功能智能化,出行者能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設施和能源。該系統采集到的各種道路交通信息,經過交通管理中心集中處理后,傳送到公路交通系統的各個用戶,出行者可進行實時的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線的選擇,交通管理部門可自動進行交通疏導、控制和事故處理,運輸部門可以進行運力合理調度。這樣,路網上的交通經常處于最佳運行狀態,能夠改善以往交通擁擠狀況,極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網的通行能力、機動性及安全性。
智能化能夠有效排查人、車、路等各種交通因素的安全隱患。交通的快速發展必須保障安全,特別是人的安全,而現實中的安全隱患無所不在。疲勞駕駛、飲酒、攜帶危險化學物品、行人自行車者等各種公交方式的混行、不遵守交通規則、誘導設施故障等來自人、車、路的種種不規范都在危及安全。針對上述交通安全隱患,市場上已經有各種各樣的智能產品來預防解決。
中國的智能交通發展落后半拍但勢頭迅猛。目前應用比較成熟的技術或系統涉及四個方面:第一,為城市安全及交通管理服務,比如交通監控、電子警察、卡口、交通信號控制、智能公共交通等;第二,為出行者服務,比如交通信息采集和誘導、智能公共交通、停車誘導等;第三,緩解交通敏感點的擁堵問題,比如ETC;第四,為規劃、管理等提供決策支持,如交通數據采集、綜合交通信息平臺等。
現將重點介紹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幾大系統或技術。
(1)道路交通監控系統。在地面道路交通流量大的交叉口、人流集中的路段、樞紐、場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建立該系統,監控中心可以實時觀察各節點的交通情況,常態下減少交警巡邏出勤的辛勞,降低管理成本;異常情況下可以接警后第一時間調取現場事件圖像,為應急處置做充分的準備。
(2)電子警察、卡口系統。均屬于安全范疇,電子警察是為了規范交叉口、路段的交通安全駕駛秩序,規避事故的一種措施。卡口的意義更多的是在于路線、片區的安全管理,屬城市安全運行和管理范疇。隨著輔助決策支持的重要性,其斷面數據,也越來越多的用于城市規劃等OD數據收集。
(3)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交叉口信號控制已經越來越成為城市道路交叉點的標準配置,能有效規范機動車、行人交通秩序,保障交叉口的安全。
(4)交通信息采集和誘導系統。通過收集實時的路網數據,處理成狀態信息,用于車載導航路況的提供及路線的選擇。信息采集、誘導在上海高架道路上的實施,給出行者選擇路徑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偶發性擁堵下,這種信息提供有助于駕駛員選擇新的路徑,避開擁堵。交通信息采集和誘導,作用主要體現在為出行者交通提供參考,輔助交通路徑的選擇,為管理者積累城市交通數據,為規劃、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5)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即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包括公交車GPS定位實時掌握公交車輛在途信息,公交優化調度,合理配車,公交站臺實時車輛達到信息發布,網絡及其他智能終端的公交換乘查詢等信息服務。
(6)被動安全。被動安全技術或者被動安全系統,是通過外圍設施的輔助控制,來達到保護行人、駕駛人的交通安全。常見的有通過車內疲勞駕駛識別報警、車外防撞設施設置、安全避險提示等手段。其作用,很明顯,體現在降低安全安全事故。
未來,ITS讓道路安全更有信心。智能交通正在面臨轉型和更新。手機、平板、可穿戴設備等各種信息采集發布的移動終端越來越普及,微信、交通網站、交通信息APP等各種交通通訊媒介貼近個人并日漸發達,同時定位導航儀、高清視頻監控、電磁感應設備、智能化大數據處理平臺等ITS子系統不斷優化成熟,這三方面的技術普及和市場擴張,使得整個大交通智能聯網,對于各種安全隱患能夠快速有效地反應并解決。未來更成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傳輸,將會使智能交通在車聯網、物聯網、云計算、智慧地球等的趨勢和發展中更智能、更安全。
管理思維創新催生道路交通安全新氣候
道路面積是有限的,但是對有限面積的道路進行不同的安排和應用則是無限的,比如限行、設置公交專用道、潮汐車道、單行道等,這就是對道路的管理。不同的管理思維,能產生不同的交通結果。在交通發展中,除了拼科技之外,也要比管理智慧,提升在道路交通安全上的管理,必要而重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駕駛員數量也不斷增加,人、車、路、交通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這些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共同營造安全、暢通、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是我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戰略規劃道路交通,法律、法規是保障。越是頂層的工作就越帶有戰略性,安全、布局合理、暢通的道路交通需要富有最高智慧的戰略規劃來指導。以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思路慎重規劃道路交通各個領域、環節的管理模式,把交通設施建設與管理、運輸行業組織與管理、車輛及駕駛人的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作為一個系統統一規劃,合理設置政府部門的職能分工、明確規定管理職責、界定接口關系和協調原則、統一交通信息服務的范圍與要求等都是交通頂層規劃的戰略性決策。交通事故頻發的大交通環境往往是因為規劃欠考慮。同時,各地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組織設置也需要靈活布局,根據實際情況機動調整。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標準和制度刻不容緩。發生事故的很多車輛往往都存在安檢上的不達標。規范成熟的標準是一種有效的控制方法,道路安全方面的標準控制體系,可以保證各項交通工作完成的方向是朝著達到最高最終的目標--安全。統一的技術設備標準有利于產品之間的加快修訂完善公路安全設施設計、施工、安全性評價等技術規范和行業標準,科學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公安、安全監管等部門應積極參與安全評價,交通安全設施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車運行。對因交通安全設施缺失安檢維修導致重大事故的,要限期進行整改,整改到位前暫停該區域新建道路項目的審批。
積極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模式。各國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論與實踐都是一致的,但由于各國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程度、宗教信仰、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不盡相同,所以各國的交通狀況、技術水平、交通管理手段、事故發案率又各有差異。日本的道路交通特點是路網密集、車輛精良、技術先進,最后的結果是事故不多。其管理模式可概括為“精、尖、高、密”。全中求全、精益求精,同樣交通安全管理精密細致的地區還有新加坡、臺灣、香港、韓國等。中國的道路交通特點是路網不足、車輛復雜、混合行駛、事故多發,典型的“少、雜、混、多”,所以在頂層設計和管理上應該積極節儉國外的優勢。
安全預警尤為重要。在安全預警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智能技術,比如電子警察、營運車輛的行駛記錄儀、GPS定位跟蹤系統等。技術必不可少但技術不是萬能的。對路橋設施、交通工程設施的技術監控體系也應仔細研究、推廣應用。同時需要將監控措施與使用要求、執法管理等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動權,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出行素質。人、車、路三者在交通事故中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但毫無以為人這一要素是最重要的,人是誘發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在采用何種措施來減免交通事故發生時,首要考慮的因素就是人。比如提高路面行人的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增加駕照考試難度,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等等。
科技和管理在人類的進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交通發展除了依賴科技提升設備的智能化,也要轉換管理思維與時俱進,站在更高的地方更有智慧地指揮操作智能化的交通設施,布局交通資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其他網站轉載時,必須注明出處并署作者名,二者缺一不可。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尊重知識產權,才能贏得尊重。)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