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日,河北省召開PM2 5網格監控——實時預警技術交流會,一種PM2 5云監測技術面世,它能在30秒內監測出監測點周圍空氣質量。近期該技術研發單位將拿出300臺監測儀器,在河北省選出1~2個縣、市作為示范工程試點,有望10月份在全省推廣。
11日,河北省召開PM2.5網格監控——實時預警技術交流會,一種PM2.5云監測技術面世,它能在30秒內監測出監測點周圍空氣質量,并能立即上傳至網絡,供您隨時查看即時空氣PM2.5污染情況。
不僅如此,今后,該技術還將能制作出空氣污染云圖,分析污染趨勢,預測未來空氣質量。
據悉,目前河北省空氣質量自動發布系統僅發布小時濃度,半小時乃至一分鐘等更短時間內的空氣質量監測還不能發布。
現場:白色小箱子能實時監測PM2.5
一個書包大小的白色箱子,看起來其貌不揚,但它的本事可不小,空氣進入箱體內,即刻就可以檢測出當時的PM2.5濃度。
11日,“PM2.5網格監控實時監測、預警技術交流會”在河北召開,河北省環保廳、省工信廳、省質監局、河北環保聯合會等環保專家共同研究討論這項空氣質量監測新技術。
據了解,這項技術叫PM2.5網格監控——實時預警系統,它由PM2.5云監測儀和云計算平臺組成,通過網格化布控監測儀器,可精確、及時掌握空氣質量狀況及變化區域。
“監測儀器的監測方法是采用紅外光散射法檢測PM2.5濃度,技術十分先進,同時,還配備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系統,在沒有電源的地方也可以鋪設。”該項技術相關負責人王飛對記者說。
據悉,監測儀器采集數據后,可通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GPRS移動通訊信號或WIFI信號無線傳輸到云計算平臺,之后,通過網絡對外公布監測情況。“它體積小,一般安放在離地3米以上的空間,如電線桿、房間內等。即使沒有太陽,它還有內置電池,可以維持10天以上的正常工作時間。”王飛說。
特點:30秒就能檢測PM2.5污染
9點10分,交流會現場的PM2.5濃度為40微克每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優。9點11分,濃度為42微克每立方米。隨后,監測數據每1秒鐘變化一次,基本維持在50微克每立方米以內。
9點38分,一根煙在檢測儀器周圍點燃,突然,監測顯示器上的數據在隨后數秒內發生驟變,PM2.5濃度飚高到130微克每立方米。
交流會現場,一臺用于展示的儀器開啟運行著,它時刻觀察著室內空氣質量的變化。“這種儀器能在30秒左右測定出周圍空氣質量,并即時傳輸到云計算平臺。”王飛對記者說。
據了解,目前,河北省空氣質量自動發布系統公布的數據均是小時濃度,監測儀器采用β射線方法,要經過45分鐘的采樣時間才能分析出污染物濃度。“也就是說,小時濃度值實際上是這個小時前45分鐘監測情況,而空氣狀況在街道等人流、車流量較大的環境中,每10分鐘就會發生很大變化,因此,這種技術監測的結果更精確,時間密度更大。”石家莊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張靈芝說。
數據:336小時監測印證數據真實性
那么這種監測手段是否靠譜,監測數據會不會有偏差?據悉,石家莊市環境監測站對儀器進行了實驗對比。
監測站在樓頂安放了兩臺云監測儀器,通過4月25日至5月8日共14天的空氣質量監測,并和國控點監測方式做出相關性分析。“監測時間一共336個小時,沒有一級優,5天是二級良,其余均有污染,其中最重污染的有1天,是五級重度污染。”石家莊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張靈芝說,根據和國控點監測儀器監測數據分析對比,相關性系數大于0.93,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誤差要求。“通過數據對比,這種監測技術完全可以作為環境中PM2.5的檢測設備。”張靈芝說。
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只能檢測PM2.5濃度,但將來會延伸到PM10等其余污染物的監測中。
進展:省會、秦皇島已布置監測點
據悉,該項技術于去年10月份開始在河北省石家莊、秦皇島兩個市開始試點,石家莊鋪設13個監測點,秦皇島有10個監測點。該技術主要應用到街道、園區、建筑工地等環境敏感地帶。“這種技術可以網格化布點,分布的點位增多,不但可以分析小范圍的空氣質量,還能制作出環境變化‘云圖’,分析污染成因和趨勢。”王飛對記者說。
他介紹,網格化布點,是在每4平方公里范圍內放置4臺監測儀器,4臺一起就能形成一個小網格,網格內的空氣質量就可被實時監控。“如果按照一個縣為一個單位,織成一張大網格,那么網格就有了縣與縣之間的邊界,屆時就可以看出污染物的變化情況,分析出污染物形成是內因還是外因。”王飛說。
據悉,近期該技術研發單位將拿出300臺監測儀器,在全省選出1~2個縣、市作為示范工程試點,今年10月,該技術將有望全省推廣。
追問:新技術將帶來哪些變化?
據悉,我國空氣質量目前只有實時監測,還未實現預測,而這種新技術將來則能實現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功能。“空氣質量的預測需要建立預報模型,而這項技術的預警模型也正在研究當中。”該項技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介紹,污染從一處產生,再到轉移至另一處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密集的網格化監控系統建立后,云計算平臺就能根據大量數據分析出未來幾個小時或幾天內,空氣質量的狀況。同時,根據規律,該技術屆時還可以預測到一年當中哪一個時間段污染會最重,可以為決策者提供重要的減排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