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智能交通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2012年智能交通行業保持了21 7%的增長速度。有消息顯示,未來3年,智能交通的采購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對于政府采購市場來說,必將引爆新一輪的IT采購高潮。
對于交通投資規模,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運輸經濟與技術研究室主任李連成表示,“十二五”時期鐵路基建投資2.3萬億元,前兩年已經完成近1萬億元,后三年仍需投資1.3萬億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將達12萬公里,目前通車里程是9.5萬公里,再加上鄉鎮、建制村以及一些線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資規模在2.5萬億左右;“十二五”后三年,還有40多個機場、近百個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來,“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
雖然今年政府采購市場的IT采購高峰期還沒有到來,但是各地陸續上馬的智能交通建設項目,卻使IT市場迎來了一波采購高潮。據《政府采購信息報》不完全統計,自今年3月至今,各地智能交通相關項目的總數已經突破了500個,其中河北、浙江、新疆、江蘇、河南等地的項目數量較多,單項目的采購金額也較大。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智能交通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2012年智能交通行業保持了21.7%的增長速度。有消息顯示,未來3年,智能交通的采購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對于政府采購市場來說,必將引爆新一輪的IT采購高潮。
政策支持探索智能交通可以關注的企業龍頭
政策支持是智能交通發展的有力支撐。智能交通最早由美國提出,隨后歐洲、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國也加入這一行列,全球正在形成一個新的ITS產業鏈。各國ITS的發展也主要是國家政策支持,我國ITS研究應用雖然起步較晚,但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該行業的研究及建設,尤其近幾年,國家連續推出多項發展計劃,且人口大國的國情給我國智能交通應用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智能交通行業目前競爭較為激烈,企業處于跑馬圈地階段,由于政府資金缺乏與行業快速發展相矛盾,BT(建設-移交)模式將成為主要趨勢,有能力整合各方資源的大型企業或企業龍頭市場占有率將提升。而隨著水陸空聯程聯運的大交通體系逐步形成,車聯網、船聯網將成為下一步發展重點。
探索智能交通企業龍頭股,目前來看,國內市場主要集中在硬件設備和系統集成方面,設備類總投資集中在交通訊號控制、視頻監控、電子警察、系統集成及軟件服務等幾個細分領域,前后端及終端顯示的設備建議關注龍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系統集成方面尚處于無序競爭階段,集中度較低,呈現割據化競爭格局。要在這樣一個無序競爭中領先的企業必須在資金、技術經驗和渠道幾個方面占據優勢,可以關注有易華錄、銀江股份、中海科技。下一步,智能交通將把物聯網、車聯網、云計算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合到系統中去,必將帶來飛躍式發展,可以關注的有車聯網相關上市公司天澤信息和四維圖新。
此外,在智能交通中,連接城市與城市、城市與村鎮的高速公路同樣也需要智能管理。在安徽地區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皖通科技,受到券商的關注。公司在國內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領域業務鏈最為完整。
未來投資熱點將向何處?
1、交警綜合管理平臺
十一五以來,智能交通基礎建設達到一定規模,為智能交通結構優化、網絡銜接和管理一體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自2011年底起公安部開始著手“全國聯網、數據共享”的工作,如今已經完成全國各級平臺數據的聯網,對省、市、縣各級交通數據的管理要求提高,由此將帶動不同平臺融合、信息傳遞、標準統一等多方面的發展。對于擁有“智能交通綜合管理平臺”優勢的企業,以“違法數據外掛”等系統幫助縣、市交通管理部門提高業績,將是占據市場的契機。
2、智能公交系統
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對小汽車的需求暴增,國家也將汽車產業作為重點行業發展。伴隨著汽車產業對國家經濟的拉動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帶來了一系列矛盾:機動車數量高速增加與城市道路增長落后的矛盾以及“小汽車優先”與通行能量低的矛盾。
在這樣的形勢下,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政策加強公共交通建設。2012年10月底,交通運輸部公布了第一批15個“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名單,要求5年左右時間達到“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目標,市民出行明顯快速化,城市交通擁堵明顯緩解。在政策引導下,相關城市加快了智能公交的規劃和建設,道路優先權也在朝公共交通傾斜,以武漢為例:2012年底出臺了《武漢“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設行動方案》,目標到2013年底,市民出行明顯快速化,城市交通擁堵明顯緩解,公交占全部出行方式(不含步行)的比例達到40%以上,智能公交迎來發展良機。BRT、公交專用道非法占道抓拍、公交車輛乘客人數統計、便民公交出行APP軟件等方向將成為市場熱點。
3、行人闖紅燈系統
從去年底起,“中國式過馬路”現象受到社會熱議,交通執法部門也開始對行人闖紅燈違法行為加強管理。自今年3月起,南京、無錫、北京等多地已經采取交警現場執法方式,勸阻、處罰闖紅燈的行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許多行人不聽勸告,在沒有交警執法的地方依然我行我素,如同國外對中國的評價一樣,“中國還是道路交通的新手,也許他們還不太適應”。交警的人力有限,不可能覆蓋所有過街路口,這樣通過人力監督、監管的方式必定不能長久。因此通過電子系統記錄、處罰行人違章擁有了社會需求,包含行人檢測、勸導、處罰,甚至與個人信用系統相掛鉤的管理系統,將成為智能交通行業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
隨著電商市場的崛起,購物、繳費、物流等業務都能實現足不出戶一鍵完成。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促使城市的生產、生活模式正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城市的智慧化已經成為繼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發展潮流。
網羅有關智慧城市的概念,有學者認為,“智慧城市”應具備歐洲大中城市的六個指標,即智慧的經濟、智慧的運輸業、智慧的環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六個方面。在我國,建設智慧城市,也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的客觀要求。作為國民經濟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行業,智能化、信息化應用已滲透和融合到管理和服務各個領域,有效提升了交通運輸系統的通行效率、運行質量、安全性能和服務水平。智慧交通新模式成為了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