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北斗導航系統與美國GPS、歐盟GALILEO、俄羅斯GLONASS并稱國際四大導航體系。目前,最成熟的是美國GPS系統,擁有36顆星,已經實現了覆蓋全球的精準定位導航服務,我國北斗系統目前擁有15顆星,定位精度在10m左右,還只能覆蓋亞太地區,與美國GPS仍有一定距離。根據“北斗總體發展計劃”,預計2020年北斗將趕上現在GPS的服務水平。由于衛星定位系統關系到國防、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對我國軍事、經濟都非常重要,我國非常重視北斗的發展,在定立了北斗總體發展計劃的同時,專門布置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三大任務:1、關鍵技術攻關與試驗;2、工程建設;3、應用推廣與產業化。旨在實質性的推進發展目標的實現。
一、北斗導航在交通領域的應用現狀
1、北斗導航在交通領域即將迎來產業化
目前,北斗的發展處于應用推廣階段,在應用推廣與產業化進程中,國家會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地區進行示范應用,其中基礎類應用推廣包括芯片模塊、終端、測試檢定系統、衛星導航地理信息系統等。示范類應用推廣涉及交通、民航、通信、海洋、民政、氣象、公安、金融、電力、國土、農業、旅游等行業,而交通領域由于市場容量大,效果明顯,成為應用推廣的首選。
2011年底,國家開始實施一些政策來進行北斗產業化應用的推廣。由總裝備部、交通部牽頭,設立了全國42項北斗應用示范重點項目,今年各地項目正在推進過程中,繼廣東省的北斗應用示范方案于2012年3月第一個得到審批后,上海的方案也相繼通過評審;公安部的警務通計劃也初步通過;陜西省的方案正在進行中;廣西、云南、江西、山西等都在規劃或出臺方案。預計在示范期內,全國將有70萬臺車輛需裝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其中,公交車、公務車、出租車是主要試點領域,這一舉動推動了北斗在交通領域的應用,預示了北斗產業化正在到來。
2、北斗應用技術還處在初級階段
北斗應用技術的核心是芯片的研發,我國芯片研發與發達國家相比一直比較薄弱,2005年國內對導航芯片的研究才有較大突破,2006年發布首款完整的GPS SOC基帶芯片,到現在為止,國內也只有中科微、重慶24所、西安華迅、和芯星通、772所、東方聯星、廣東泰斗幾家芯片廠商。同時,由于北斗目前只有15顆,制約著精準度的提升。目前,北斗導航芯片的精度只能達到10m-15m,還需要與GPS兼容使用。我國北斗技術還處在初期階段。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