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表《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年度報告以來[1],物聯網一詞被迅速流傳開來,尤其是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無錫市提出“建立中國的感知中心”后,物聯網概念更是受到我國各地政府、產業、學界及資本等各層面的高度關注。在此背景下,作為物聯網應用的重要成果之一,另一個新型概念--車聯網應運而生。車聯網概念一經提出,立即得到了汽車、通信、交通及相關行業的高度認可和響應,迅即在國內掀起了一股車聯網研討的熱潮。本文擬在總結當前有關車聯網研討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一些思考,重點就車聯網的定義、內涵及其關鍵技術進行簡要分析。
一、車聯網的定義
目前,關于車聯網的定義有眾多說法,總結如下:
定義一:車聯網是利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通過識別、傳感和交互設備,從信息維度全面感知道路交通的“人-車-路-環境”,再通過計算機、通信和控制技術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業務,是智能交通的重要應用成果之一。該定義從道路交通管理的角度,強調車聯網的信息全面感知能力。
定義二:車聯網是指裝載在車輛上的電子標簽通過無線射頻(RFID)等識別技術,實現在信息網絡平臺上對所有車輛的屬性信息和靜、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提供綜合服務。該定義從車輛監控和服務的角度,強調車聯網中車輛本身所實現的管理功能。
定義三:車聯網是指是利用先進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技術、控制技術、智能技術,對道路和交通進行全面感知,實現多個系統間大范圍、大容量數據的交互,對每一輛汽車進行交通全程控制,對每一條道路進行交通全時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為主的網絡與應用。該定義從系統協同的角度,強調車聯網的車路協同及交通安全管理功能。
定義四:車聯網是傳統的交通領域和通信信息技術領域深度融合的標志,一方面意味著傳統生產方式到新興生產方式的變革,另一方面標志著通信信息服務業已成為智能化交通產業中的重要一員,同時也意味著交通產業環境的重組和優化。該定義從通信信息服務的角度,強調車聯網的通信技術與信息技術特征。
定義五:車聯網是衍生于物聯網,構筑在車輪上的信息服務產業,是物聯網在智能交通領域的具體應用系統之一,環保、方便、廉價的電動車應該是車聯網的最佳載體。該定義從信息服務的角度,強調車聯網的信息服務特征。
以上五類說法分別從道路交通管理、車輛監控、系統協同、通信技術和信息服務的角度,對車聯網的概念進行了相應的界定,限于篇幅,還有許多說法不能一一列出。由此可見,關于車聯網目前尚無定論,其內涵與外延還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