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全球興起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通過物聯網基礎設施、云計算基礎設施、地理空間基礎設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Lab、Living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可持續創新。伴隨網絡帝國的崛起、移動技術的融合發展以及創新的民主化進程,知識社會環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繼數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
從技術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從社會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還要求通過維基、社交網絡、FabLab、Living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可持續創新,強調通過價值創造,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2008年11月,在紐約召開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這一理念,進而引發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而歐盟則于2006年發起了歐洲LivingLab組織,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進的信息和通訊技術來調動方方面面的“集體的智慧和創造力”,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機會,并發起了歐洲智慧城市網絡。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為世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IBM經過研究認為,城市由關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類型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環境六個核心系統組成: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這些系統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種協作的方式相互銜接。而城市本身,則是由這些系統所組成的宏觀系統。與此同時,國內不少快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啟示下提出架構體系,如“智慧城市41體系”,已在城市綜合體智能化(如株洲神農城)、天津智慧和平區等智能化項目中得到應用。
21世紀的“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于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維也納:走在智慧城市前沿
“智慧城市”是最近幾年的城市流行語,其熱心者經常從歐洲城市中尋求靈感。從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車車道到哥本哈根的風力發電,從巴塞羅那22@創新區到柏林的令人矚目的重建,歐洲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在最近的奧地利考察中,我很快就意識到親歐派不應該忘記另一個“智慧城市”運動前沿的城市:維也納。
在維也納無論你到哪里,都有一個明確的承諾以建設一個智慧的且可持續的地區,就是我們所說的"下一代大都會"。街道都充滿了新的自行車道和現代的電車,推動城市減少依靠私人汽車的使用。已改造過得降低了能源消耗的如畫一般的建筑物。通過選舉產生的官員為公共事務的新的投資意向以及公共政策的產生的廣泛支持而不懈努力。
維也納模型以他們的碳減排目標為開始和結束。奧地利接受歐盟的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到2050年減少80%碳排放量的目標。這一咄咄逼人的目標促使城市機構攜手合作并采取低碳扶持政策。該市旨在通過使自行車模式份額翻一番以減少私人汽車的使用。這意味著在可再生能源投資的激增,包括一切從太陽能屋頂到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在每一種情況下,國家的政策目標都促進了地方的行動。
在低碳方面的需求也影響到維也納在場所構建上的方式:要改變能源消費習慣,人們需要可持續的居住地。例如,維也納正著手在歐洲最大的單一城市發展的項目,艾斯本城市湖畔。這個近600英畝的土地將包括市中心和地方"創新季"的交通連接,以吸引創新型企業。該市并不是獨自前行的,它還包括了在規劃過程中的廣大的公民參與。
最后,維也納懂得數據投資怎樣作為解放智慧決策的工具。該市以關鍵數據基礎設施為開端,包括一個環保數據中心和機構之間的通用數據平臺的授權。然后部署本地化工具,提供可衡量的數據,范圍從集中監控的交通信號到每年的空中攝影及測量。該市建立了指向目標的衡量基準和儀表。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維也納的能源消費包括可再生能源廢物利用發電機組,每年減少380萬噸碳排放量。交通運輸網絡的支持更可持續的交通,超過70%的維也納居民通過自行車,公共交通,或走路出行。數據投資創建了一個3-D映射數據庫,使官員來衡量究竟城市屋頂可以支持多少太陽能電池板。這些結果以及另外的一些因素解釋了為什么維也納是這個星球上是最好的居住地。
美國:智慧城市汲取精華
首先,城市和州不應等待聯邦政府而是推進自己的碳減排目標。只是口頭上說你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將這些目標變成法律上的目標才行。加州AB32法律規定了類似奧地利的減排目標,該州現在是可持續創新的溫床。更多的城市和州應遵循維也納和加州的例子。
第二,大城市的領導人應該使用新的碳減排目標為動力,以興建更有變革能力的社區。舊金山的獵人角區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再開發,正如維也納的艾斯本發展計劃,這個計劃結合了可持續發展的元素,包括創新中心,清潔能源依賴,混合收入住房和與更大的大城市區的多通道連接。美國大城市區需要將像獵人角和艾斯本的發展作為靈感。
第三,大城市區必須繼續發展他們的數據基礎設施,以支持21世紀的決策。大城市如紐約和費城,應該繼續向前推進全面的數據策略,那些沒有計劃的地方則應該效仿。地方政策需要在包容數據傳感器和擴展我們的知識庫上新的資本投資和升級。地方政策也應包括定量要求,如成本效益分析,利用更大的資料庫。它不只是更多的測量,我們必須使用數據。
我們正處在對我們的大城市區的未來非常關鍵的時刻。我們需要為一個新的世紀和新的挑戰重新調整,而不是繼續沿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和物理發展模式。維也納的創新方法可以作為一個指導。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