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平博士,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畢業于英國QUEEN'SUNIVERSITYBELFAST電子工程專業,一直從事智能交通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曾多次參與國家和地方行業技術標準編寫。
中國智能交通:請結合金溢科技今年以來中標的ETC項目來談ETC在各地的發展情況,以及在國內的發展趨勢。
劉詠平博士:今年,我司在以前的優勢省份繼續保持了優勢,同時也繼續拓展了安徽等地的新市場。由于交通運輸部、發改委和財政部ETC政策的推動,各地ETC保持了更好的發展勢頭,為ETC企業發展帶來了利好的產業環境。目前全國17個以上的省份開通了ETC系統,已經建成2000多條ETC車道,ETC用戶超過150萬,根據有關規劃,"十二五"末期望達到ETC系統覆蓋率在60%以上,用戶500萬個。對于這個數據我司覺得稍顯保守,隨著ETC走入城市,如停車收費和電子車證應用的發展,"十二五"末用戶數量應為該數據三到四倍以上。
中國智能交通:您是否認為ETC的客戶增長還是有些緩慢?您認為除目前所出臺的政策和市場措施外,還應如何推廣ETC的應用?
劉詠平博士:目前ETC客戶雖然保持了不錯的增長速度,但相對而言還是稍顯慢速。ETC系統的效益發揮是與用戶數量直接相關的,用戶越多,整個道路通行速度越高,業主營運成本越低,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就越高。交通運輸部推出的ETC政策,為各地ETC產業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但要讓ETC能被廣泛接受和能讓廣大用戶愛用,還需要更加直接的鼓勵和附加更多的服務,這需要政府部門和業主單位一起努力,制定更加優惠的產業鼓勵政策,提供更加優惠的使用折扣。一旦ETC用戶成為道路的主體用戶,業主的營運成本會大幅降低,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也會帶來收益的增加;此外,ETC能采集精確的車輛信息,可為交通管理和執法提供有力的支撐,也能為開發增值應用和增加額外收益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
中國智能交通:請問將RFID和其他ITS系統結合,貴司做了哪些嘗試?效果如何?
劉詠平博士:我司的產品主要定位在5.8G微波短程通信技術(DSRC)方向,它是智能交通系統的基礎性前端技術,具備車輛自動辨識(AVI,廣義上可以歸屬于RFID技術)、車路雙向實時通信和交通電子支付功能等功能,可支持涉車涉駕管理與交通執法、路橋隧和核心城區車輛自動收費、智能化停車管理與收費、小區/園區/港口/海關出入管理以及交通信息服務等廣泛的智能交通(ITS)應用。
5.8G微波DSRC技術是國際范疇內普遍采用的ITS系統前端通信技術,優勢在于能支持車-路與車-車間實時、高速和安全的通信,這是目前無源RFID、2G/3G/4G和GPS技術不具備的,也是DSRC技術能與后者這些技術進行優勢互補和相互結合使用的基礎。ITS系統往往涉及人、車、路、環境和中心等多個要素和環節,現有的前端技術由于自身特點各自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合:無源RFID由于受通信機制和安全機制限制主要適用于對移動速度和安全要求不高的車輛管理與物資管理應用;2G/3G/4G等移動數據通信技術采用基站與終端相互交互的通信方式,不適于車-車和車-路之間的直接實時信息交互,而適用于"人-中心"和"車-中心"應用模式,主要用于交通信息服務應用場景;GPS技術在ITS中用于車輛定位,它通常與2G/3G/4G技術結合使用,以助后者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務功能;5.8GHz微波DSRC技術專門為車輛高速移動下的車-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