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網絡科技交通運輸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釗在第二十屆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討會上發布智慧公路系統
海信智慧公路綜合運營管理平臺可實現公路運營管理過程中路網監測、應急處置、信息服務、業務管理等各類信息的互通共享,能夠讓路網運行態勢盡在掌握,重點解決橋梁、隧道、易發事故路段等重點區域的運營暢通和安全風險問題并及時主動預警;同時,能夠實現對公路資產進行精細化管理,成為保障高速安全通暢運行的“貼心管家”。
打破業務壁壘,建立統一管理平臺
我國公路運營管理涉及路網監測與指揮調度、路政管理、道路養護、機電運維等多項業務,幾乎每項業務都是由不同部門負責,部門間“各自為政”已經成為行業共知的通病,業務部門之間信息不互通,極大地影響了跨部門業務的效率和全局綜合運營分析與決策能力,急需一個統一的綜合管理平臺改變現狀。
正是基于這種需求,海信研發了智慧公路綜合運營管理平臺,該平臺通過構建一個共享的數據中心實現各業務部門的信息共享,支持數據信息的跨部門流轉,實現部門之間協調辦公。
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和多年項目實踐經驗,從客戶實際運用角度出發,海信智慧公路綜合運營管理平臺在業內率先實現了“綜合分析、運營收入、交通阻斷、道路養護、項目管理、人員車輛、機電運維、信息服務”1主8從多維度可視化指標,有效支撐了決策領導對整個高速公路的總體掌控,讓公路管理駛向智慧化新時代。
打造外場終端,實現內外聯動
外場作業以及應急調度難以痕跡化記錄和實現有效監管有效監督是行業存在的另一大問題。目前,大部分地區的公路指揮調度工作仍局限在指揮調度大廳中,信息、指令往往只能通過電話傳達到外場作業人員,外場的情況也很難準確地傳遞到指揮中心。
行業內普遍推廣的APP,安裝在個人手機上使用,沒有考慮公路外業的特殊環境和作業人員的特殊需求,包括續航能力、陽光下顯示效果、手機防護能力等。即使有定制設備,整體硬件運行配置也較低,反應速度慢。
對此,海信推出了智慧公路外場專用終端,實現日常作業和應急調度的內外業一體化聯動。舉個例子,當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時,指揮調度中心可能需要通過電話等通知路政、養護部門的人員處理現場,事故進展過程中或完成后再通過電話向調度中心進行反饋,整個工作流程無法信息化留痕。
“而現在,調度員可以通過平臺向路政人員、養護人員下發調度指令,使指揮調度工作從桌面到路面,重點實現了跨部門的可視化指揮調度,不僅實現了內外業一體化聯動,也解決了部門之間信息不通暢的問題。”海信網絡科技交通運輸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釗博士說道。
摸清資產家底,形成動態管理
高速公路范圍廣、設備多,如何對這些“資產”進行管理,一直是業內的一個難題。海信智慧公路資產管理系統采用二維碼識別的信息化盤點手段,形成全局統一的資產信息化管理臺賬,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為信息化資產建立統一、完整、準確的信息檔案,通過平臺化工具,保持資產基礎數據的準確、鮮活;同時,利用大資產主數據與業務流程充分整合,為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撐。
未來,隨著管理對象的豐富擴充和管理粒度的細化調整,在基礎信息管理方面能夠按需無縫適配。從而實現資產主數據完整記錄、科學管理,將資產主數據的基礎作用充分發揮。
一站式運維,確保系統效果
重建設,輕運維,導致后續運維升級不到位,影響建設效果的發揮;系統上線后運維管理和優化升級跟不上,導致系統的作用逐漸貶值,是行業內常見的問題,周博士說,“其實,假設一個信息系統的建設期是一年的話,運維期至少有五年甚至更長,而恰恰是運維期間,信息系統的價值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而運維過程必須保證一定的人力、資金投入。”
海信推出的公路運維管理系統實現了“檢測 – 運維 – 評價”的閉環管理流程。一平臺檢測確保設備設施故障及時發現,提高設備的可用率,提高整體運行效果;一站式運維可以通過流程化的管理實現運維各環節的數據采集和管控;一張網評價能通過對服務效果、服務質量、人員績效、產品質量的多維度進行分析,為應用效果平臺評價提供依據。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