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起源基礎科研, 政策鼓勵科研技術產業化。記者了解到,深圳鼓勵企業科研創新的很多舉措都是國內領先的,政策上強化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作用,財政資金對推進企業開展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也提供了強力支持。深圳市科創委的本次征集活動采取先征集項目,再指導企業申報的模式,既鼓勵創新,同時不折騰企業,忍不住為深圳先進的激勵政策點個贊。
值得一提的是, 2021年備選項目重點領域擴大了征集范圍,增加了智能交通,這對智能交通的企業來說,著實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本次征集活動把智能交通納入到重點領域,在此,我們呼吁有自研能力的交通企業都積極參與項目申報,共同打造科研硬核力量,投身到交通強國建設的新征程!
如今,交通強國的嶄新時代已經全面開啟。近年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5G,以及高精度定位服務和環境感知技術的進步,加速了智能交通科技創新和應用的發展,而這些進步必將對人類社會的出行方式、交通規則、城市規劃、政策決策等各個領域都帶來深刻的影響。
疫情期間,智能交通在防御系統建設中的重要性尤為凸顯。基于道路視頻監控、卡扣等視頻數據,通過車牌識別,以掌握車輛是否在重點疫區有活動軌跡,分析目標車輛的密切接觸對象等信息,以及有關車輛和人員管控的外延信息,創新運用交通流大數據技術,追溯排查,讓各類交通問題從治理變智理。
基于無人值守的智慧停車,更是對城市日常生活生產、應急救援和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發揮了重要保障。傳統的停車場需要人工管理,除了人力成本,還增加交叉風險;因此在疫情的沖擊下,以智慧停車位代表的人工智能新基建將充分釋放經濟發展潛力。
同時,得益于政策和大行業發展,車聯網快速滲透,行業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接近萬億級別。而位于車聯網產業鏈上的供應商、服務商、硬件商和通訊運營都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疫情的爆發是對技術創新的一次考驗,加速智能交通行業發生深刻的變革。面對長期以來大環境的低迷,很多企業都在暗暗修煉內功,提高效率、投入研發,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以期待疫情過后擁抱下一個行業爆發期。從災難中反思,從需求中找方案,從漏洞中找補救措施,在危機中尋求機遇。對科技創新而言,離開了市場的各種要素,任何創新將失去生命力。
科技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快速發展,前沿技術不斷突破涌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真正的競爭壁壘就是企業本身的科技實力。
那么,在智能交通行業中,誰能在科技創新上脫穎而出?誰能在技術攻關面上項目拔得頭籌?誰又能成為智能交通的一匹黑馬?我們拭目以待。
從2020年5月11日起至2020年6月10日提交的征集項目,作為2021年技術攻關面上項目指南編制參考,原則上2021年技術攻關面上項目以此次征集為主,請各單位高度重視,及時登陸深圳市科技業務管理系統“項目征集”欄目在線填報(計劃類別請選擇“創新創業專項”,項目類別請選擇“技術攻關面上項目”),每家單位征集數量不超過2個。
電子信息領域: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云計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安全、量子信息、第三代半導體、航空通信、軟件、智能交通、物聯網;
生物科技領域:醫藥生物技術、醫療器械、人口健康技術、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大氣污染及臭氧污染成因與控制、農業生物育種;
材料能源領域: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結構和功能材料、低維及納米材料、氫能與核能、高效節能、新能源汽車、海上風電;
智能裝備領域:機器人與智能裝備、智能無人系統、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航空航天和海工裝備、高性能和智能化儀器儀表。
本次征集2021年技術攻關面上項目備選項目在執行期限內應有可量化考核的經濟指標、學術指標和技術指標等。
技術攻關面上項目應由深圳市(含深汕特別合作區)依法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國家或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獨立或者牽頭申請,具體以申請指南為準。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