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分享商湯幾個關于“無感通行”的最新數據:
10+超大城市;
700+地鐵站;
15514個通道;
近70%市場占有率*
*按全國地鐵已開通無感通行的通道計算
2019年9月,商湯科技地鐵無感通行產品在鄭州地鐵上線,成為全國首個地鐵無感通行落地業務,這標志著商湯AI正式開啟中國地鐵“無感”通行的落地應用之路,以高效、便捷的產品,為智慧軌道交通建設按下“加速鍵”。
如今,在北京、西安、成都等各大城市的地鐵站閘機口通過時,仔細觀察,都會看到商湯的身影。
這些地鐵站的“無感”通行服務,無論是前端識別設備、后端比對算法還是整體方案設計均基于商湯方舟交通開放平臺(SenseFoundry Tran),為商湯獨家提供。
我們收集了各地正在應用的新鮮返圖,一起看下:
北京地鐵也早在2019年就開通大興機場線的乘客無感進站,如今已在10號線等多條客運量巨大的地鐵線中運營。
成都是全球最大規模地鐵無感通行應用城市。
成都地鐵無感通行,是真正意義上唯一實現“全線網、全通道、全站點”全覆蓋的城市。
西安地鐵多條線路中,商湯AI為市民帶來了更安全和更便捷的無感通行體驗。
哈爾濱地鐵則是東北三省首個采用無感通行技術的軌道交通系統。
鄭州地鐵在2019年成為全國首個落地無感乘車的地鐵線網,并率先實現“先乘車,后付費”的信用支付模式,當時上線后被央視報道。
據《人民日報》報道,全國多個城市開通運營的地鐵、輕軌線路,2024年全年總共完成客運量311.3億人次。
作為基層的城市基礎設施,地鐵每天承擔著高壓力、高密度人流運行,亟待緩解客運壓力。
乘客也時常出現雙手不便拿出票卡、手機的情況:手提行李、抱小孩、打電話等諸多情形下依然不夠方便,無感通行已成為乘客的主流選擇之一。
例如,成都地鐵近2年無感通行乘車注冊用戶數上升62.8%,日均通過無感通行進站乘地鐵的人次近100萬,高峰期間近10000臺檢票機并發。
商湯地鐵無感通行產品基于商湯方舟交通開放平臺(SenseFoundry Tran),做到了在千萬級人口城市,支撐萬路終端請求并發,產品和算法穩定保障了百萬分之一誤識率(包括戴口罩識別),算法比對速度低于200ms,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大規模工程落地并穩定運行的地鐵AI產品。
過去十年,商湯智慧城市業務在交通等城市核心場景中完成了從技術驗證到規模落地的跨越。
商湯地鐵AI的"無感通行"正是這一進程的縮影——它不僅驗證了視覺AI在城市級場景的可靠性,更探索出了技術與民生需求的最佳結合點。
進入AI2.0時代,智能視覺的技術躍遷正在重新定義智慧城市的邊界,就像地鐵閘機從"識別卡片"升級為"識別人本身",未來的城市服務,正從"功能實現"向"無感協同"進化。
AI將有更多機會滲透到更廣泛的城市管理和商業業務中,讓創新技術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