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城市緊急救護和消防救援等勤務工作至關重要,如何安全高效地執行是智慧交管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近日,海信創新性地打造了“互聯網導航+信號控制”特勤系統,并在南通海安市落地應用,為120、119等特勤車輛提供一路綠燈保障服務,極大地提升了勤務執行效率。
護航生命通道,“互聯網導航+信號控制”特勤系統提供高效應急服務
以往的勤務工作,大多由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在系統中執行,這種模式對信號機的聯網率、視頻監控系統的完備程度和局域網的穩定性有較高要求,一旦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影響勤務工作的高效執行,甚至在一些特殊緊急時刻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海信打造的“互聯網導航+信號控制”特勤系統特針對這一痛點,借助互聯網實現對信號的精準控制。既無需依賴信號機接入局域網,也無需依賴指揮中心的集中操控,僅通過手持終端——如手機、IPAD上的特勤APP,即可完成特勤任務的執行,為應急車輛提供緊急保障服務。
例如,當有病患需要急救車緊急送往醫院時,交警僅需在特勤APP上輸入或者選定目的地,系統便會基于互聯網的地圖導航,自動規劃最優路線,識別沿線需要經過的路口及方向,自動生成信號控制方案。
圖 | 導航方案自動生成
在行駛過程中,應急車輛的實時位置信息都會在導航地圖中顯示,在經過路口前,車輛會提前發起優先通行申請,信號控制系統會自動進行審核鑒權,后由信號機完成最終綠燈放行控制。每當車輛行駛至路口時,紅燈便會即刻切換成綠燈,為車輛放行,讓應急車輛可以連續不停車地經過所有路口。
圖 | 開始導航后界面
為了確保該系統在不同長度路段的適應性,海信“互聯網導航+信號控制”勤務系統設置了不同的放行策略、觸發控制距離等參數。無論是在擁擠的城區,還是在路段較長的郊區,都能夠實現車輛通過路口時的精準放行。
在這樣的“互聯網導航+信號控制”的勤務模式中,勤務工作呈現出即時性、高效性和穩定性的特點,更能滿足應急指揮保障的使用需求。
“動態綠波”+協調優化:十余個路口連續綠燈
除了“互聯網導航+信號控制”特勤系統創新,海信在海安的信號調優工作也受到了業主的高度好評。
據悉,海信協助海安交警先后完成了總計238個路口信號機改造,其中設置了4條感應式綠波,采用感應一級優化模式,依據路口實時流量調整配時并保障主路車流不停車通行。
以黃海大道為例,海信信號機通過監測實時車流量數據,在流量增大時自動匹配更長的綠燈通行時間,當流量減少時則降低綠燈通行時間,從而達到“動態的綠波”協調控制效果,讓路口的通行能力得到最大化地應用。
由手機巡檢APP可以看出,從黃海大道-圣元路路口出發,途徑黃海大道11個路口,總用時10分34秒,平均車速為51km/h,停車次數0次,從黃海大道圣元路至黃海大道鐘莊路車速較為穩定,且穩定在60km/h左右,但進入城區后,速度存在一定波動,這是由于禮讓行人或車輛掉頭產生的,但總體速度在50km/h左右浮動。
此外,海信還在海安東海大道、永安路、長江路、江海路等路段實行了協調優化模式。以江海路為例,海信信號機統計了沿線七個路口在十五分鐘內的車流量,自動計算綠波周期并下發,以確保信號周期能夠適用于不同時段車流量變化。
系統生成綠波方案
經檢驗,江海路東西雙向行駛均用時4分04秒,平均車速40km/h,停車次數0次,實現了不停車通行,且車速穩定40km/h上下,無明顯的減速現象。
打造“綠網:通行效率平均提升21%”
海安交警根據城區路網特點和交通流狀況,將人民路、永安路、黃海路、寧海路圍成的區域劃定為戰略控制區,海信在這一區域內,打造了海安市首個“綠網”。
以早晚高峰期時期為例,海信通過設置快出緩進的控制策略,控制區域邊界路口的綠信比時間,減少車輛流入率,避免發生區域內擁堵,并在進出核心區域外圍提示過境車輛提前繞行。經現場巡檢運行記錄,城區內車輛均能以40km/h-45km/h速度行駛,根據百度信息研判平臺顯示,主次干道平均擁堵指數1.12,為南通市最暢通行政區市。
經過信號優化協調控制,海信協助海安交警實現了城區8條主干道綠波、58個路口的自適應控制,通行時間平均縮短了17%,平均擁堵里程減少了12%,海安市道路通行效率平均提高21%,全城的通行體驗得到較大提升。
在未來,海信將協助海安交警融合更廣泛的互聯網數據,研究更多信號控制算法,并在實際應用中更具體和細化,為海安市民提供更加智能、便利的出行體驗。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